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龙江大小事
搜 索
【编辑推荐】身边“杀熟”猝不及防 你摊上了该咋办?
2015-08-07 15:10:30 来源:东北网综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据生活报8月6日报道新闻得知,28岁的女子谭某,曾因盗窃服刑,出狱后仍不思悔改,谎称认识中央高官,啥事都能办,专挑亲友下手,先后诈骗23万余元。近日,谭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八个月,罚金5万元。2009年4月,22岁的谭某与东宁县的任某相恋后同居。随着微博、微信、微商等网络新事物出新后,也带来一些问题,市民上当被骗的事件频频出现,意外的是,这些杀手就是你身边的朋友,了解你的人,你说可怕不?那么小编就为你盘点一下“杀熟”的奇葩事件供网友参考借鉴!

  【事件一】称认识中央高官啥事都能办女子专“杀熟”骗亲友23万

  2009年4月,22岁的谭某与东宁县的任某相恋后同居。期间,谭某自称认识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安监局局长等高官,能帮任家做生意。见对方信了,谭某就以办证、送礼为由,先后十余次从任某及其家人处骗取19.45万元。2010年夏天,谭某拿出10本分别盖有国土资源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公章的证照,并称这些手续都是中央领导直接批示的。2012年7月,任某妹妹男友的父亲许某因涉嫌诈骗被逮捕,谭某得知此事后,称公安部部长欠她人情,能找人将许某释放,但需要送钱。许某家人分5次汇给谭某3.3万元,许某仍未被释放。对此,谭某谎称事情正在办理中。【详细

  【事件二】男子代办驾照“杀熟”骗百人利用好朋友骗走16万

民警正在统计收据。

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朋友聚餐抢着买单,两台轿车换着开,长时间住在宾馆里,这样的生活挺有面子。可还是那句老话,不怕你花钱,就怕花的钱不干净。从去年三月份至今,赵力(化名)在单位的论坛上和微信圈向身边的同事、朋友发出“驾照包过”的信息,每人收取6000元到9000元的考试费用。一时间,赵力在“圈子”里成了有能耐的名人,前后有近百人受骗。【详细

  【事件三】卖淫女联手嫖客“杀熟”男子被勒索向家人和盘托出

  2013年12月,克东县某村居民薛某,经常带着同村的张某,到克东镇找卖淫女朱某,二人成了朱某的“常客”。薛某是朱某的熟客,一来二去,两人便商议起怎么能多挣点来钱快的活儿。薛某和朱某商议后,觉得对张某下手最容易。49岁的朱某对张某谎称与其发生卖淫嫖娼行为后怀了孕,让张某拿钱平事,否则杀掉他全家。张某迫于朱某的恐吓,先后拿出8000元钱送给薛某和朱某,朱某分得赃款5000元,薛某分得赃款3000元。

  纸包不住火,面对薛某和朱某多次的敲诈勒索,张某只能如实告诉家人事情经过。张某家人得知此事后,及时向克东县公安局润津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接到报案后,随即立案调查,同时对犯罪嫌疑人薛某、朱某实施抓捕。2013年12月30日,薛某在家中被警方抓获,2014年1月24日,朱某被抓获。【详细

  【事件四】杀熟男骗众亲友10万元 称能帮找工作钱到手就溜

  据了解,在诈骗韩某的同时,李某以找工作、办文凭等同样的借口,诈骗亲戚、朋友等数十人,涉案金额达10万元。据李某交代,他确实将招工履历表寄给了这家企业,招聘成功了,受骗人肯定认为是他办成的;如果不成,就能拖一天是一天。而招聘试题,是他从教科书上扒下来的。“熟人会对我产生信任感,比较容易得手,我本以为他们会因以前的情分而原谅我。”李某说。

  据办案民警介绍,抓获李某时,他身上只有几百元,赃款都挥霍掉了。经道里区法院审理,李某因犯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详细

  【事件五】26岁小护士“杀熟”藏好友家钥匙 开门入室可劲儿偷

  生活报2月17日讯 同在一个医院当护士的赵甜和王兰,平日形影不离,但因两人家境悬殊,嫉妒心理作祟,赵甜竟趁好友回家过年,潜入其家中,盗走貂皮大衣、钻戒、笔记本电脑等共7万余元的财物。目前,犯罪嫌疑人赵甜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被盗物品已经全部追回。

  监控录像中的嫌疑人

  春节离家 7万余元财物不见了

  12日21时许,哈市道外公安分局南马派出所接到报警,家住南极国际小区的王兰称,她于2月2日回伊春老家过年,临走前,家中房门钥匙曾丢失过,2月12日,她返回哈尔滨的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家里貂皮大衣、钻石项链和戒指、笔记本电脑等大量贵重物品丢失,总价值约7万余元,而门窗等防护设施却丝毫未损。民警经现场勘查发现,王兰家门窗紧闭,没有被撬过的痕迹,室内没有留下足迹,而被盗的贵重物品放置分散,室内也没有大的翻动迹象,嫌疑人应该是对贵重物品的摆放位置十分熟悉,由此,民警初步判断应为熟人作案。【详细


  教你五招防“杀熟”

  一、练就火眼金睛假

  如果在公众帐号内发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可立即通过微信的举报功能进行检举,微信会对此类帐号进行严格处理,情节严重的帐号甚至会被永久封号。

  二、辨识真伪“高富帅”预防感情骗子

  如果不想被陌生人加好友,可以关闭“可通过QQ号找到我”、“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按钮,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骚扰了。同时,在使用了微信的LBS功能后,也可以通过“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清除自己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另外,与陌生好友沟通时还应该留心好友的来源,微信针对不是通过用户通讯录或QQ添加的好友,都在这些“好友”的资料中标明了来源,用户在聊天过程中应看清来源来区分应对。最后在网络世界中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警觉,这可能是防止你上当受骗最关键的。

  三、“以公益为名”骗爱心

  如诈骗者在微信朋友圈发起领养流浪狗的活动,取得爱心人士信任后,利用同情心要求对方付费。遇到此种情况,就要谨慎处理,虽然多一份爱心参与公益慈善,就让让狗狗多一个温暖的家,但还是要小心不要给骗子钻了空子。对此,微信官方提醒,如果您在微信朋友圈收到类似公益捐款等信息,请多花几分钟验证下信息的真实性再进行转发,如发现确实属于诈骗行为可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举报功能进行投诉。一旦核实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我们将立刻联系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同时提醒广大用户,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帐号、密码等信息,如涉及财产交易等,一定要电话或者当面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后再进行汇款,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

  四、用购买物品刷信誉为幌子

  此类骗局兼职会以网店开张,需要刷信誉为名,招聘网络兼职。骗子会说,来来来,帮他的网店买一批点卡,然后给出5分好评,说白了就是帮着刷信用。接着把点卡的卡号密码发给他,后面私下退你钱。实际上,当你把卡号密码发给他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此类骗局和朋友圈中的“积够XX个赞送ipone5S”的行为有相似之处。所以,不论是何种途径实施的诈骗,都是换汤不换药。因此,在涉及到个人帐号信息和财产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反复确认,不要因贪图小利而因小失大。如果用户发现有公众号存在诱导分享行为的,通过微信的举报功能进行检举,核实后微信将将根据违规程度进行处理。

  五、网络传销手段多,好友真心假意要分清

  “我现在在XX市的XX集团上班,待遇很高,你要不要也来看看……”突然有一天,很久不联系的好友突然加你好友,或者给你打电话,以非常优越的条件吸引你去找他,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小心了,或许他已经落入了传销组织的陷阱。

  微信官方提醒,网络的发展让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网络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诈骗也如影随形,因此,网络用户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遇到可疑的诈骗行为时,要第一时间通过举报通道进行举报,或向警方报案,共同携手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