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3日讯 据哈尔滨日报8月13日报道,3日19时许,家住建三江前进镇的10月大女婴小玥玥不小心将家中梳妆台上的热水壶碰倒,导致脖子以下全部被热水烫伤,父母几经辗转将她送到了哈市第五医院烧伤科接受治疗。医生接诊后,立即对其伤情进行了检查,诊断为全身颈、前胸、躯干、左上肢和双下肢深二度烫伤,面积为30%。【详细】
【案例一】杜尔伯特县一家幼儿园中午开饭 不料洗碗热水烫伤孩子
今年5月份的一天中午,杜尔伯特县江湾乡一家幼儿园,5岁的小敏在用餐时,不慎被食堂工作人员端的用来洗碗的热水烫伤。小敏疼得大喊起来,工作人员吓得脸都白了,急忙向领导汇报。
幼儿园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通知小敏家长,并安排车送孩子到大庆油田总医院诊治。经医院诊断,小敏为4%面颈部二度深二度烫伤。在治疗期间,幼儿园负责所有的治疗、医药及家长护理、交通费用。小敏的烫伤恢复较好,没几天就出院了。过了约1个月,幼儿园带小敏去医院复查,医生确定,孩子恢复较好,家长很满意。【详细】
【案例二】7个月大女婴拽倒电水壶 一壶热水浇下来全身烫伤(图)

正在接受治疗的诺诺。石晶 摄
家长不在身边时,7月大的女婴拽倒了电水壶,被水壶内的热水溅了一身。目前,受伤女婴正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救治。
记者来到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科,受伤的诺诺正躺在妈妈怀中。7个月大的诺诺身上被纱布包裹着,她的下巴、左脸颊都被烫伤,全身30%的烧伤让诺诺不时地痛得直哭。
诺诺的妈妈汪英红说,她家目前租住在南岗区人和街。10日上午丈夫外出时,她正在卫生间洗衣服,女儿诺诺则在卧室的学步车里玩耍。当时,屋里的桌上放着正在烧水的电水壶,水壶电线顺着桌子到墙壁的插座上,诺诺挪动着学步车走到桌前,可能看到冒着热气的水壶好奇,于是就上前抓住电线往下拽,水壶倒下后,沸腾的热水一下子涌了出来,直接浇向桌下的诺诺,诺诺的脸上、脖子和身上都溅满了开水……听到哭声的汪英红马上跑回屋内,看到诺诺全身已经被烫红,于是抱起她直奔市第五医院。
烧伤科二病房医生李昕检查发现,诺诺全身烫伤2度,面积30%。李昕告诉记者,孩子年龄比较小,2度烫伤对她来说已经很严重了。目前,诺诺仍处于观察期,还需进一步接受治疗。【详细】
【案例三】9个月男婴拧开浴盆热水管 胸部以下重烫伤
5月3日中午,家住南岗区公安街25号的9个月大男婴腾腾在洗澡时不慎触动热水器开关,被沸水烫伤,现正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科二病房救治。

记者来到病房。刚刚满9个月的腾腾胸部以下均被纱布包裹着,鼻腔里插着氧气管,全身42%的烧伤让这个男婴不时地发出哭声。在对记者讲述事发经过时,腾腾的妈妈泪如雨下:“3号中午,我自己在家带孩子,在卫生间给儿子洗澡后,我把浴盆里的水放干净,堵了下水口,怕孩子受凉感冒,就返回卧室去取包被和衣服。”
腾腾妈说,她刚离开,就听见儿子的喊叫声,因为儿子平时比较淘气,总爱喊叫,所以自己就没有马上返回去哄他,直到后来,儿子的哭喊声越发地尖锐和痛苦,几乎是惨叫,自己这才意识到“出事了”,赶紧跑回去找儿子。【详细】
爸妈注意!烈日下,这些东西千万别让孩子碰……
1、【金属滑梯】不能碰!!!

近日,随着气温的升高,一条微信也在朋友圈里升温。一美国小女孩在游乐场玩耍时,突然哇哇大哭。在一旁聊天的母亲急忙跑过去,发现女孩的脚底长出一个水泡,待水泡破后,脚底出现脱皮、红肿等烫伤症状。
从微信的配图上看,女孩脚底的表皮几乎全部脱落,只剩下脚趾和脚跟处还留有少量淡粉色的表皮,其余的部分只剩下一片鲜红色,画面触目惊心。
罪魁祸首是小女孩玩耍的室外金属滑梯。在阳光暴晒下,滑梯金属部分的温度急剧上升,小女孩赤脚走在上面,与炽热的金属直接接触,稚嫩的皮肤因此被灼伤。
在夏季,金属制成的攀爬架、滑梯以及健身器材都容易造成皮肤烫伤,尤其是孩子的肌肤更容易受损。
2、【塑料健身器】不能碰!!!

事实上,塑料健身器材的“热火程度”,真心不输于金属。据法制晚报检测,正午12点时塑料滑梯的表面温度就达到了63.7℃。
如此高温,不烫伤才怪呢!
再看看小区的金属健身器材
放上去的生虾半个小时就烤熟了,而两片猪肉也到了5分熟的标准!
这天气,基本可以告别烤箱了。
3、【地灯】不能碰!!!

如果以为只需要躲避烈日暴晒下的物品,那你就太天真啦,生活永远会超出你的想象…
据温州网报道,10日晚,浙江瑞安孙女士带2岁儿子到公园玩。儿子伸左手去摸地灯,哇的一声被烫哭了。孙女士赶紧拿水冲手降温,十几分钟后,儿子手掌起了四五个大水泡,最大有弹珠那么大。
这地灯的表面的温度会有多高呢?据解放军118医院烧伤科主任叶胜捷说,该地灯表面温度至少在70度以上。
一般人体能接受的温度是45度以下,超过45度以上的东西,接触久了也会被烫伤。如果超过七八十度,可能在瞬间就会被烫伤。
4、【车辆爆胎、自燃】不能碰!!!

再额外多说一句,夏季是车辆爆胎和自燃的高发期。据钱江晚报报道,仅今年5月起,高速杭州辖区就发生爆胎1700多起,自燃40起。

饮食禁忌:
烫伤期间,忌食生抽、酱油等调味品以免创口恢复后形成色素沉着;忌食鲫鱼、鲤鱼、羊肉、花生、大豆等发性食物以及辛辣食物。
土方禁忌:别用酱油抹创口
记者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了解到,上周,该院烧伤二病房就接诊了两名被严重烫伤的婴儿。对此,市第五医院副院长、烧伤科主任李宗瑜表示,每年夏季,儿童意外烧、烫伤病例都会明显增多,多因儿童衣着单薄,身体裸露面积较大,导致被烫伤的可能性增加。

“儿童特别容易被热水烫伤,所以盛有热水或热粥的杯子、水壶、盆、碗、锅都不要摆在地面上,防止儿童绊倒或踢到热源被烫伤。”李宗瑜说。此外,饮水机要放置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使用后及时拔掉电源,以防儿童碰触到热水阀后被烫伤;洗澡时,家长调好水温后立即断热水器电源,以防儿童打开热水阀被烫。
“如果孩子不慎被烫伤,家长们千万别相信那些土方子,比如用酱油、牙膏涂抹烫伤部位,这样最容易引发感染。”李宗瑜介绍,发现儿童烫伤后,家长首先解除儿童沾上热源的衣服,杜绝热源的持续伤害,切忌用力拉扯衣服以防烫伤处再次受创。随后用冷水冲淋烫伤处降温,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详细】
碰触禁忌:不要碰热的东西

首先被烫伤之后不能够再去碰热的东西,本来被烫伤了之后那个部位就是高温收不了的状态,如果再碰热的东西就会加重伤势的,应该最先降温。
宝宝烫伤紧急处理办法
方法/步骤
烫伤后应迅速用剪刀将衣服(包括内衣及较紧身的外衣)及袜子等剪开、剥下,切勿用力脱,以免弄破水泡或撕脱烫伤的皮肤,增加感染的机会。
将烫伤的部位迅速放入冷水中或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半小时至1小时,天热时,可用冰水,这样,既能减轻疼痛又能减轻烫伤程度。
估计创面大小及烫伤程度:
1.估计烫伤面积:小儿五指并拢的手掌大小为身体的1%,可测一下烫伤面积占身体约有百分之几。
2.观察一下烫伤程度:烧伤(包括烫伤)分为Ⅰ度~Ⅲ度,热液烫伤以Ⅰ度、Ⅱ度最多。
Ⅰ度:烫伤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无水泡。
Ⅱ度:包括浅Ⅱ度及深Ⅱ度:
浅Ⅱ度: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内含淡黄色液体,水泡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剧烈疼痛,痛觉敏感,伤后
1~2天最为明显,此期一旦感染即转为深Ⅱ度。深Ⅱ度: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有较小水泡,去除表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质地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伤后1~2天最明显。
根据烫伤面积及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1.Ⅰ度烫伤:创面处理主要是止痛及保持创面清洁,勿再使烫伤加重。可用冷水浸泡或冲洗1小时,再涂紫草油或紫花膏、京万红烫伤膏(各大医院及药店均有售)等。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而愈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
2.浅Ⅱ度:创面处理主要是减轻疼痛,防止或减少感染。可用冷水冲洗1小时后,用碘伏纱布湿敷创面,将大的水泡用无菌针头或将缝衣针用白酒烧红,待其自然冷却后,沿大水泡的底部刺破,将泡内液体驱尽,保留泡皮,再涂紫草油,用40瓦~60瓦的灯泡烤干;如在四肢及躯干部可用碘伏、紫草油纱布覆盖创面,用绷带包扎,3~4天换药一次,同时服用或静脉用广谱抗生素防感染,减少患处活动,约2周愈合,不留瘢痕,可有时间长短不等的色素沉着。如果此期感染,可转为深Ⅱ度,愈合后遗留瘢痕。如果烫伤为浅Ⅱ度,面积较大,超过5%或家庭卫生条件差者以住院治疗为佳。
深Ⅱ度:防止或减少感染,保留残留的上皮组织,减少瘢痕形成。此期应住院治疗,一般需植皮方能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