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7日讯 找工作被骗的事屡见,仍旧有人上当,这不,又有一些急于求成的家长被所谓的“能人”骗了。
8月13日,记者在大同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孙琳(化名)假扮“大能人”诈骗16万余元被判刑。
办工作找来“大能人”
人到中年的孙琳能说会道,工作出色,令很多人羡慕。2012年9月,孙琳的同事找到他,说想通过他帮朋友许某家的孩子调动工作。孙琳答应了,为表示感谢,同事拿来5000元钱让他先用着。
几天后,孙琳告诉许某,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但还需要一些钱打点。许某听事情这么快有了眉目,当天就给孙琳汇过去2万元钱。可谁知,许某再给孙琳打电话,对方却关机了,单位也不去,好像消失了一样。
办不了硬说办成了
孙琳消失后,并没有就此收手,仍旧以“大能人”自居,故技重施继续忽悠其他人。2013年6月,赵某通过朋友找到孙琳,想让他帮自己的儿子调动工作。
孙琳说,办工作有难度,需要6万元钱打点。见对方开口要钱,赵某觉得事情有希望,没过几天就把6万元钱汇到孙琳的银行卡里。这边帮办工作,那边又有人求他办理上学事宜,孙琳两边都没“耽误”,继续忽悠给孩子办上学的家长吴某,谎称自己已经找了教育局的领导,上大学没有问题,吴某给了孙琳8万元钱。可实际上,孙琳只是侧面打听过是否能办理上大学之事,在得知不能办时仍旧对吴某慌称事情已经办成。
钱到手后,孙琳打算再一次上演消失的桥段。可还没等离开,吴某就反应过来了,找到他询问情况。见事情败露,孙琳使用缓兵之计,给对方打了个欠条。没多久,受害人报警,去年6月,孙琳在火车上被抓获。
信口开河身陷囹圄
8月初,大同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后做出判决,孙琳诈骗16万余元,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原来,孙琳所说的认识人完全是信口开河。
法院工作人员提醒说,骗子为了提高身价往往会给自己“贴金”,称认识一些领导,可实际上虽然有其人但却没有其事,利用领导姓名只是为了让骗局看起来更真,希望市民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