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7日讯 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建北棚户区,是我市最大的连片棚户区。2011年8月,我市决定对建北棚户区进行改造,并列入省政府棚户区改造计划,经过几年的拆迁建设,这个曾经最让人头疼的大片棚户区,如今已经成为百姓的宜居家园。
泥水路变水泥路
提起原先的建北片区,欣豪社区主任陈丽群最有发言权:“过去的建北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门就是‘水泥路’——全是水和泥。这里下岗人群多,出行难、居住难,甚至找对象难、找工作难等等,太多了,简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如今,欣豪社区已从原有70多平米的办公室变成了如今的现代化社区。陈丽群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格外欣慰:“现在社区面积达到了千米,而且包括文体活动中心、档案室、老百姓活动的场所,社区实现了从棚户区到现代化社区的华丽变身。”
在已经搬进新居的藏学生老人家里,刚刚装修完工的房子简单大方,宽敞明亮的居住和周围整洁的环境相得益彰,让老人高兴不已。“过去的平房下雨漏,出门就像走进大酱缸,根本没法走。现在平房换楼房,我还有啥不满意?”藏学生激动地表示,现在全家三代五口人居住得更加宽敞了。
创新模式破解难题
提到棚户区改造,前期的拆迁工作无疑是最大难题。对于坐落在建华区东北角老城乡接合部,涉及居民1.5万户、企业300多家的全市最大连片棚户区建北片区来说,更是如此。据统计,建北棚改(含配套)所需资金约40亿元,而我市去年财政收入刚刚140亿元。巨大的资金困局没有难住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建北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创新了“政府主导、企业垫资、金融支持、规范运作”的棚改模式,即在政府主导下,由企业先行垫付棚改资金,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国开行棚改贷款,按政策成本价回购企业建设的回迁房和配套设施。企业在棚改腾空的商业开发土地中开发,作为激励,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获得棚改范围内商业开发权。
据建华区棚改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建北片区共建设棚改回迁房76.1万平方米,截至去年底已回迁安置6600户,今年末还将回迁4400户,剩余户将在明年末全部回迁。此外,这一片区还就近新建了黎明村村部、区农业局、辖区派出所以及园艺研究所等办公用房;在搬迁的广播发射台原址,将规划建成7万多平方米的森林公园和电台博物馆;妥善安置了20多户动迁企业进入红光中小企业园升级改造、扩大规模。
百姓居住条件发生了质变,周边市政配套也已经逐步完善。在建北片区附近,站前北大街、建北大街两条宽阔的城区主干道已投入使用,双华路、通北路、城乡北路、龙升路、苗圃路已粗具雏形,供热、供水、供电、供气和地下排水建设已基本完成,一片宜居新家园令人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