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家庭托老所”托老难托心 空间小人多环境卫生一般
2015-08-17 13:57:05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7日讯 因患病、年迈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成了一些家庭难以承受之重。有些人正愁着不知道如何照顾家中老人时,有些人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于是,小区里租间民房,摆上几张床,再四处发些宣传单,一间托老所便开门营业了。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托老所经营不正规,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可是,这类托老机构的出现,确实迎合了人们所需,也为一些家庭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家庭式托老所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着?居民区里这样的托老所数量为何不断增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市的多个家庭式托老所。

  无证托老所安身居民区

  在一些居民区的宣传板或是公交站牌等处,总能看到“托老所”字样的小广告,有时一块宣传板上贴着很多张类似的小广告。广告上的内容大致相同,多是“常年招收能自理、不能自理、残疾、打流食的老人”,有些广告上还标有“家庭式”字样。

  从这些小广告上留下的信息可以看得出,往往一个居民区里就开着多家这样的家庭式托老所,大一点的居民区托老所数量会更多。为了招揽顾客,一些托老所经营者还会在小区里挂条幅或者发名片。

  记者注意到,一般情况下,这些家庭式托老所做广告的范围,大多是局限于本小区或是附近的一些居民区,一般不会选择距离远的地方。

  乘风庄小区居民葛先生称,小区里的家庭式托老所好几年前就有,近几年这样的托老所越来越多,从宣传板上贴的小广告数量就能看出来。

   小房间里挤了多张床

  8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让胡区的一家庭式托老所。这家托老所位于一栋高层居民楼的7楼,楼外远远地就能看到窗户上有“托老所”字样。

  记者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才有人来开门,原来托老所的管理人员外出买菜了,留在屋里的是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

  进入屋里后记者看到,这间三室一厅的民房里,除了每个房间有两张床之外,不太大的客厅里还放着4张床。据经营者介绍,现在家里住着7位老人,最多时可以住10位。

  在另外一家托老所内,室内空间显得更加狭小,2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放了6张床,屋里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过道,稍大一点的卧室里也放着3张床。经营者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共住着10位老人,还不包括经营者自家人。也就是说,这个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平日里大约要住十三四个人。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人员较多的家庭式托老所里,不仅室内卫生不是很好,还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记者走访的多家托老所里,都没有看到灭火器等应急救灾设备,万一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被托老人生活多不能自理

  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在托老所里常年居住的老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情况稍好些的老人能缓慢行走,但身边需要有人照料。还有一些老人常年卧床,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式托老所里,只有少数老人可以生活自理。

  一位90岁的老人说,她的身体好,不仅可以外出遛弯,还可以到市场上去买些日用品,所以她是托老所比较受欢迎的人。

  78岁的王大娘告诉记者,她住在这种家庭式托老所已经有几年了,只是因为前一家的男孩越来越淘气,才不得不换了地方。王大娘说,因为每个月都要向托老所缴纳费用,所以儿子大约一个月来看她一次,有时想孩子们了打电话找都找不来。但是老人还说,她并不怪孩子们,因为他们平时的工作都很忙,不然也不会把她送到托老所。

  在一家托老所内,午饭后的老人大多在午休,一位老人的嘴上还沾着很多饭粒便躺在床上睡着了,另外一位脑血栓后遗症的老人,坐在阳台上的沙发上睡着了,口水一直滴落在裤子上也没有察觉到。

  经营七年生意越来越火

  托老所经营者赵大姐告诉记者,她和爱人大约是六七年前从林甸来到大庆的,偶然的机会经营起了家庭式托老所,前几年都是租房经营,这几年赚了钱,托老所的房子是自己买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一些较偏的居民区里,家庭式托老所对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收费一般是每个月1000元,生活不能自理但不卧床的一般是1600元,完全卧床的就要两千多元了。有些条件较好的老人,还在托老所里有“包间”,住一个单独的房间每月交2800元钱。

  这样,一个有10位老人的家庭式托老所,按平均每人每月1500元收费计算,一年下来就有近20万元的收入。

  而对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居民区,家庭式托老所的收费当然更高。

  托老所经营者赵大姐告诉记者,照顾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是件非常辛苦和操心的事情,除了给老人们洗衣做饭,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要照顾到,多年来她和爱人一个好觉都没睡过。每天夜里都得起来好几次,除了扶着他们上厕所,有时也担心他们会突发疾病,要随时照应。

  记者看到,年龄不到50岁的赵大姐,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赵大姐坦承这与这些年照顾老人过于操劳有很大关系。

  或许看到赵大姐经营托老所赚了钱,她的一些亲戚也都从农村来到大庆,经营起家庭式托老所。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