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1日讯(记者 王春颖)21日下午,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一行来到牡丹江市,走访了解了牡丹江市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和华晟国际物流中心项目。日益繁荣的对俄出口贸易现状和“中外中”省时省钱的运输方式让省内外记者们对筑建龙江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充满了憧憬。

华晟国际物流中心。东北网记者 王春颖 摄
对俄出口日趋繁荣
据海关统计,2015年1-6月,牡丹江市对俄罗斯进出口总值14.87亿美元,占全省26%。其中,对俄出口7.45亿美元,占全省58%;对俄进口7.42亿美元,占全省17%。其中,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出口占主导地位。1-6月,牡丹江市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对俄罗斯进出口12.56亿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85%。其中,出口6.52亿美元,进口6.04亿美元。在对俄贸易上,私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超9成,箱包、类似容器、锯材和农副产品产品较同期有增无减。其他产业也随波即上,1-6月,蔬菜对俄出口9734万美元,水果对俄出口3610万美元,塑料编制袋对俄出口1986美元,箱包及类似容器对俄出口7444万美元。
为积极扩大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的建设,加大我国对俄贸易的力度,牡丹江市依托华晟国际物流中心项目筑建起了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牡丹江经俄罗斯至中国东南沿海主要港口及世界各地)。该项目以牡丹江为中心,以绥芬河、东宁口岸为支点,连接省内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和国内上海、广州、宁波港口城市及环日本海俄、日、韩主要港口城市,以海上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为基础,集保税、国际(国内)集装箱货物联运、国际(国内)集装箱货物堆存、出口加工、货运代理、储运、配送、国际贸易、仓单质押、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为一体,是内陆港口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国际物流项目。

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工人装配新鲜果蔬。东北网记者 王春颖 摄
农副产品销售无“压力”
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牡丹江市蔬菜对俄出口9734万美元,水果对俄出口3610万美元,实现了稳步发展。而在这一点上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最有发言权。
牡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2009年12月在牡丹江注册成立的,是集仓储、产品展示交易、信息交易平台、食品检测和物流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年交易量预计50万吨左右,年交易额25亿元,年上缴税金1000万以上,同时可安排3000个岗位就业。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牡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还将带动餐饮、住宿、娱乐、交通运输和房屋中介等相关产业发展,成为促进牡丹江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将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管理最规范、经济效益最好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粮油库”。
“中外中”路线省时又省钱
据牡丹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国东介绍,传统进出口运输模式是以“中中”为主要路线的,比如从牡丹江桦林县佳通轮胎每天生产一万三千条轮胎,如果想外销,只能走大连内陆港出境,而如今走“中外中”线路,即从牡丹江出境,途径俄罗斯海参崴,再回内陆到达目的地,可以节省20%到30%的费用。
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一期二期示意图。东北网记者 王春颖 摄
“这是牡丹江独有的优势,也是牡丹江市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先行举措”唐国东这样说。伴随着记者们走进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大面积的集装箱映入眼帘,据了解,该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已进行试运行,二期工程已完成前期基础建设工作。
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是牡丹江市力争打造哈牡绥东对俄大通道上陆海联运、铁海联运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是黑龙江省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载体。该项目共分为两期工程。一期工程位于铁岭镇东,G10国道与G11国道交汇处,占地12万平方米,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主要建设物流仓储、配载配送、商务服务、综合管理和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基础性服务功能区,承担空车配货出城,具体内容包括物流仓储集散、配载配送、理货服务、动产质押、物流信息平台、增值服务、邮政快件等。二期工程将承担国际物流,位于G11国道外环路以南、木都水岸小区以北、护路街以东、爱河河堤以西,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出口存储、增值服务、货物流转、集中报关、更换货物、入仓退税和报税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吸引黑龙江省东部出口货物在此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性办理出关手续,再转一类口岸出口,争取打造成为黑龙江省东部最大的内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