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两获“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内地第一
2015-08-23 10:57:5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程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8月23日讯 日前,“2015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排行榜”在香港发布,佳木斯市再次在参评的35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脱颖而出,以总分88.63分紧随香港、澳门和高雄之后,在所有内地城市中排名第一。随着近年来全社会对食品安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问题的愈发关注,各地政府也都在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坐落在华夏东极的佳木斯为何能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并且连续两年排名内地城市之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佳木斯寻找这座城市守住食品安全大门的“安全密码”。

  “意外”上榜的偶然与必然

  在佳木斯,记者了解到,“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排行榜”是《2015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的分类榜单之一。研究发布该榜单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是我国第一家由两岸四地和国外专家、学者、上百名研究人员共同组成、专门从事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国际性专业研究机构。佳木斯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主任张桐振告诉记者,早在2012年,佳木斯就第一次进入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排行榜,位列第八。“我们收到获奖通知时既开心又担心,担心是需要花钱买‘排行’,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这个1998年成立于香港的研究会对包括内地及港澳台在内的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35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各项分类优势进行独立比较研究后发布的榜单客观、公正,不与参评城市有任何事前联系,很有权威性,已得到了社会认可。”

  从2012年入榜后,佳木斯已连续四年榜上有名,并且在2014年和2015年蝉联榜单第四位,紧追港澳台,稳居内地城市之首。“有哪些研究人员、何时前往何处、以何种方式对佳木斯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完全不知情,只知道这个排行是根据该研究会独立研发的《GN中国食品安全城市评价指针体系》评价产生,而这个评价体系是由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法规、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食品安全技术与资金支持和食品安全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五大方面的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构成。”张桐振告诉记者。

  说到食品质量安全,佳木斯主管食品安全的副市长认为,寒地黑土的自然馈赠是佳木斯得天独厚的食品安全优势。位于三江平原上的“东极新天府”佳木斯拥有有机质丰富的肥沃黑土、优质纯净的丰富水资源、全年质量指数良好以上达到350多天的洁净空气,所有这些都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粮食、果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14年省农委对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菌类四大农副产品的抽样检测中,佳木斯是全省唯一一个100%检测合格的地市区。这些都是成就佳木斯在评选中脱颖而出的必然因素。

  “随行就市”的制度打造

  记者从佳木斯市食安办了解到,因为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监督管理时责任不清、分工不明、各部门互相推诿是全国的通病。如何建立起健全的食品监管机制和机构是摆在佳木斯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佳木斯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食品安全城的工作目标,并连续三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不断的探索,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市区及所辖6县(市)、4区、74个乡镇全部成立了由食安办牵头,卫生、农业、畜牧、质监等20多个有关单位共同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食安委),实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食品企业法人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制度。为提高各地、各部门积极性,还将食品安全工作计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

  在佳木斯沿江早市,记者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所有豆芽摊位上都贴着一张“产地证明”。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这种挂牌实名销售的做法是从市里出台了专门管理豆芽的规定后开始的。“近两年毒豆芽问题总是不绝于耳,让百姓心有余悸。为此,食安办牵头,联合农委、食药、工商等部门经过数日钻研,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佳木斯市芽菜生产技术规程》和《佳木斯市种芽菜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实施芽菜生产备案登记制度和挂牌实名销售制度。”

  张桐振介绍说,有了明确责任分工,但缺少具体的法律法规、食品监管和执法没有依据和抓手同样寸步难行,为此佳木斯根据各阶段食品安全热点和盲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律法规。

  去年佳市兴起了现场制售消毒奶及其它奶制品的“鲜奶吧”,短时间内市内出现了40多家,为此佳市食安委出台了《佳木斯市鲜奶吧管理若干规定》,填补了我省“鲜奶吧”规范管理的空白。今年,有别于“小饭桌”的新型校外供餐在佳市大量出现,食安委又及时制定了《学校集体配送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对企业和学校在配餐管理中的责任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类似这样的例子在佳木斯数不胜数,先立规矩,自成方圆。这些规定不但填补了规范空白,让执法部门有据可依,更让生产和经营者有了操作规范。

  监管是不变的“长效密码”

  食品安全工作千头万绪,明确工作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可谓是最有效的监管方法。在佳木斯市,以“保护舌尖上的安全”专项行动和农村食品安全“四打击四规范”为重点,对肉制品、乳制品、保健食品、农村市场、节日市场等进行的专项整治早已常态化。仅2014年全年,佳木斯共出动执法人员1368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4620户次,联合执法5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走进专业进行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年产值近亿元的佳木斯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主楼门口一块“食品安全诚信五星级企业”的牌子格外醒目。公司董事长王广禄指着一袋冬梅豆粉告诉记者,他们把这个荣誉印在了包装上。“百姓买食品,最关注的首先是安全问题,这个称号得来不易,却也代表着政府用公信力为产品品质作了保证。”

  记者从佳木斯市食安办了解到,作为全省唯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佳木斯从2007年开始就在全省率先开始了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建设,制定了涵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四个环节的《佳木斯市食品安全诚信示范企业考核评价标准》,对全市数百家食品企业进行一至五星的考核分级,对合格的放心示范企业进行授牌表彰,随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核。最初评定时,仅有不到10家企业达到了食品安全三星级,而冬梅豆粉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全市诚信示范企业已有200余家。“一手抓监管,一手抓诚信,内外兼修才能事半功倍。通过星级评定促进企业自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行业进步,这种以奖代罚的方法对提高全市食品企业食品的安全水平作用非常显著。”张桐振说。

  在最近召开的佳木斯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上,《佳木斯市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讨论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在方案中,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些数字:连续3年每年落实200多万元食品检测和监管经费;每年通过国家、省、市级监督检验和风险检测1860批次;在社区、村屯聘请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1335名;全市3.1万多名小学生带动3万多家庭填写食品安全知识普及问卷;连续3年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相信有了这些守卫城市食品安全大门的“安全密码”,佳木斯必将在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城的道路上继续扬帆远航。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