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鸡西
搜 索
网络媒体龙江行来到中俄边境密山口岸
2015-08-23 21:48:55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3日(记者 杨帆)23日,第九届网络媒体龙江行来到鸡西密山口岸,丝丝小雨下,来自全国40余记者、编辑的目光穿过一锁国门望向中俄边境线,河水漫过最小边境界河白棱河桥,回顾那一段的历史。

网媒记者在拍摄国界线。 东北网记者 杨帆 摄

中俄边界桥——白棱河桥。 东北网记者 杨帆 摄

中俄边境线。 东北网记者 杨帆 摄

  其实,此白棱河非彼白棱河。那时的白棱河,应该在兴凯湖的西南图里洛格的南边。可就在双方立界碑那天,清政府派来的官员来到时,被上涨的河水隔住了,便在土尔河(今白棱河)安营扎寨,本想待水撤后再过河立碑;可后来几次想过河,都被骑马挎枪的俄国兵拦住了。那些俄国兵还硬说,兴凯湖北面的穆棱河是白棱河;这些清兵就是在俄军的武力威胁下,吓跑了。不可一世的俄军几次想越过土尔河,都被我国自发的老百姓给打退,很多人就是在抗击沙俄的斗争中牺牲的,他们的尸骨就埋在那边。

  1861年,清政府迫于俄罗斯的压力,屈辱地签署了《堪分东界约记》,承认白棱河为两国国界。那是一段屈辱的岁月,更是一曲抗争的悲歌,悠悠白棱河就是见证。据当地老百姓回忆:当时在南面不远的地方,靠着湖有一座山;在山脚下,埋着许多中国人的尸骨。他们刚跨过这土尔河去上坟,就被沙俄军人给抓去了,打得半死才扔回河岸这边来。当地百姓几次想把俄国兵赶到白棱河以南,都未成功,而且还牺牲了很多人。俄军便把界碑立在土尔河畔,硬是将土尔河改为白棱河。

  这条九曲十八弯的小河,像玉带一样把中俄两国划开,小河便成了两个大国的界河。这条小河记录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也是记录耻辱的一条界河。密山口岸开通,双方为了方便贸易往来,1991年由中方修建了永久性公路界桥,从此,该口岸边贸日愈繁荣起来。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