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克山改革创新发展 全力推进“四大工程
2015-08-24 12:45:3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8月24日讯 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东北部,幅员面积3320平方公里,辖7镇8乡122个行政村和9个农林牧渔场,有耕地302万亩,人口50万。地下水系与五大连池一脉相连,天然冷矿泉水、苏打水储量丰富,矿藏储量巨大;盛产非转基因大豆、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中国高蛋白大豆之乡、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推进县。

  2015年以来,克山县以上项目、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以打造“矿泉名城”、“薯豆之乡”、“改革名县”为目标,以“招商引资、项目驱动、要素集聚、效益优先”为路径,大力实施“项目兴工、产业兴农、园区兴城、开放兴县”四大工程,狠抓推进落实。截至6月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35亿元,同比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0388万元,同比增长2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实现9684元,同比增长13.1%,实现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以项目兴工为核心产业项目发展迅速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克山县抓住“两大平原”改革的有利契机,将招商引资建项目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来抓。上半年,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50个,到位资金达20亿元。

  2015年上半年,全县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16.38亿元,年内计划投资7.96亿元,已有8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其中,投资5.5亿元的飞鹤乳业万头牧场项目,年内计划投资3亿元,正在建设牛舍、榨乳间、青储窖等相应设施。投资3亿元的瓮福金泰50万吨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年内计划投资1亿元,正在基础施工。投资2亿元的一生水二期项目,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正在建设水博物馆和办公楼。投资5200万元的水之源30万吨天然苏打水项目,年内计划投资3000万元。投资2亿元的翰沃家居二期项目,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正在商服楼基础施工。投资1.2亿元的医养康复中心项目已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仁发农业30万吨谷物综合加工项目,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正在建设仓容。投资6530万元的广德黄肉牛养殖项目,年内计划投资6530万元,正在基础施工。投资5080万元的甜玉米粒生产加工项目,年内计划投资5080万元,生产、包装车间及冷库主体已完工。

  全县建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完成投资5.2亿元,为年预定目标123.8%;新开工“四大产业”项目6个,即飞鹤乳业万头牧场项目、瓮福金泰50万吨粮食仓储物流项目、一生水二期项目、仁发农业30万吨谷物综合加工项目、广德黄肉牛养殖项目和水之源30万吨天然苏打水项目。新入驻“五大园区”项目2个,即仁发农业30万吨谷物综合加工项目和瓮福金泰50万吨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北大荒集团100万吨马铃薯主粮化加工项目成功签约。

  以电子商务为平台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更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克山县借助国家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利好政策,从去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做大电商、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建领导组织、派考察团队外出取经、汇集各种资源全面推进,将其上升到了农业改革升级版的战略高度,让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跨界融合,克山县的优势资源和全国的大市场得到有效对接,使城乡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依托马铃薯交易大市场和交通物流中心,建成的克山电子商务创业园总面积达2800平方米,集信息发布、仓储物流、产品加工、电商培训、网上销售、产品展示于一体,已入驻电商35家,共可容纳100家企业入驻,精选产品300个,实现网上销售234万元。当下,飞鹤乳业注册5000万元成立爱本(中国)营养品有限公司,规划实现微店商销售收入200亿元。该创业园在入驻企业上,既有昆丰集团、一生水、莱茵河亚麻、麦瑞林亚麻、仁发合作社、汇昌乳业、龙福酒业等本地龙头企业,又有京东商城、一号店、俄品汇等域外企业;在销售网络上,既有京东旗舰店、天猫专卖店、淘宝小铺,又有“克山跑堂”、“仁发特卖”;在销售产品上,既立足于水、薯、豆等本地特产,又拓展了亚麻、矿泉、乳制品、家用电器等其他产品;在平台引进上,既是阿里巴巴“村淘”项目首批落地意向县,又是京东商城在黑龙江省的第二家落地县;在入驻成员上,既有企业人员和种粮大户,又有复员军人和返乡学生,基本实现了大众创业、草根参与,有利促进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以打造矿泉名城为统领 建设美丽克山

  围绕30万人口中等城市发展目标,按照“中优南拓、建设锦湖新城和湿地公园”的发展定位和交通优先、民生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扎实推进“五大工程”。投资3.19亿元的迎宾路拓宽工程一标段已竣工通车;投资1.9亿元的管网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投资2.8亿元的9.9万平方米棚户区和10万平方米低温楼改造工程已陆续开工;投资330万元的老旧散小区环境整治工程有序推进,改造小区67.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600余户;投资3000万元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安装路灯47基,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人均绿地15.3平方米。城市管理完善“四级网络”体系,成立14个乡镇城管办和122个村城管服务中心,“五化”合格率均达98%以上。投入480万元购进压缩车、雪刷车等环卫设备,对城镇垃圾实施定点清运,环境卫生管理达标率达98%。积极开展街路占道经营、乱贴乱画,小区违建等专项整治,住宅小区违章建筑治理达标率100%,街路综合治理、城镇容貌及园林绿化管理达标率均达98%。

  同时,按照齐齐哈尔市委打造“1+5”文明带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重点推进以“1+5”文明带内护心村、学习村等为重点的33个示范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改造泥草房297户,硬化乡村道路54公里,铺设黑色路面6550米,修建路边沟1.4万米,修建围墙栅栏2万米,极大改善了村屯面貌,“1+5”文明带沿线村屯环境建设达标率达95%以上。在乡风文明打造上,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村和农家书屋建设,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示范庭院”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学习村的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村的马铃薯经济和护心村的“互联网+绿色食品”等人文积淀和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一乡一产、一村一品、一屯一景的新农村。

  以“两豆一水”为重点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在马铃薯产业上,克山县紧紧把握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重大机遇,按照强工、富农、活商的思路,全面落实齐齐哈尔市委“东增西扩”计划,加快马铃薯主粮产业化进程。规划建设的马铃薯产业园区,占地面积7.45平方公里,现已开发2.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9户;推进“四带两区”建设,引进优良品种、应用先进技术,高标准建设马铃薯基地35万亩。目前,薯产业在原有沃华、北大荒两家加工企业基础上,又引进了嵩天马铃薯变性淀粉加工、昆丰薯条薯块速冻加工和佐源薯条薯片加工等3个项目,实现了从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加工到薯条薯块等休闲食品加工的全系列生产,达产后全县马铃薯加工转化能力可达100万吨。目前,佐源集团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办公楼建设完成,库房和生产车间主体完工,年底前将投产。

  在大豆产业上,主打非转基因品牌,着力推进豆产业提档升级,加大品种改良和应用力度,高标准建设大豆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200万亩,着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集散地。同时,加大精深加工企业引进力度,新建徽记食品、天维蛋白、大豆蛋白ddt和植物基奶粉等4个项目,达产后大豆年加工能力可达40万吨。

  在水产业上,依托丰富的天然冰矿泉资源优势,以打造“矿泉名城”为引领,按照“打特色牌、做高端水”的发展思路,加大资源勘查、规划和开发力度,着力建设涌泉、龙泉、河北林场三个矿泉水产业园,推进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已引进一生水、水之源、森泉饮品、蒲峪冰川等水产业项目8个,其中,投资2700万元的森泉饮品、1000万元的蒲峪冰川、1600万元的康之泉、2800万元的一品水已全部投产;投资2亿元的一生水二期项目正在建设水博物馆和办公楼、投资5200万元的30万吨天然苏打水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待项目全部达产后,克山县水产业知名度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以产业兴农为引领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2015年以来,克山县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以合作社提升为重点,全面建设高效生态农业。推动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主体,重点培养推广了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企业经营等“四种经营模式”,规模经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0万亩、规模经营达到280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0%和93%。并根据大机械实力强、人均耕地多的实际,克山县把发展合作社确定为首选,重点培育,探索形成了以能人领办、集体领办和企业领办为主的三种合作社发展模式,其中“仁发模式”在全国推广。通过效益带动、宣传发动、服务促动和保底过渡、二次分配等措施,鼓励农民带地入社,有效加快了合作社发展步伐。并通过扶持组建、规范提升等措施,促进合作社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全县各类合作社由去年的682个规范整合到630个,吸纳农户近9.4万户,经营土地近190万亩,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6%和耕地总面积的63%。

  为推进现代农业实现大发展,克山县提高种植标准,加强标准化生产,发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两区两带”,完善良种繁育、农技推广、疫情预防体系,2万亩示范区和50万亩标准方田建设效果明显。马铃薯采用深松、大垄、良种、喷灌、防病栽培模式,玉米和大豆采用深松、大垄、密植、防病栽培模式,预计马铃薯平均增产可超过30%-50%、玉米和大豆增产可超过20%-30%。同时,按照“政府做环境,银行做产品”的思路,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权和农民财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推出“四权”抵押、产业链贷款、信誉户贷款等融资新模式,信用体系建设被人民银行总行总结为“克山模式”,在全国推广。

  如今,走进克山,风景迷人的爱民湖、为民湖休闲广场,依偎在拔地而起的高层楼群一侧,湖光山水,让人恍若置身在都市水乡。美丽如画的乡村小镇,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服务健全宽敞明亮的社区,无不让克山人幸福自豪。新常态,新作为,克山全县干部群众正沿着美丽的中国梦之路创新发展,打造和谐美丽、幸福宜居的新克山。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