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7日讯 8月21日晚7点40分左右,夜色朦胧,一辆汽车从牡丹江市林业医院出发,疾速向吉林省方向行驶;随后,吉林市、延吉市也有两辆车向牡丹江飞奔而来。一方是求助者,另外两方是爱心人士,彼此互不相识,但心情都是一样的焦急——早一秒接上头,将抗蛇毒血清传递下去,让深受毒蛇伤害的17岁绥芬河少年小亮能脱离生命危险。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小亮的姑姑刘女士坐在车上,手心都握出了汗,早点拿到蛇毒血清,侄子小亮就会早一些苏醒。“我们去延吉吧,路程更近些。”爱心司机李先生替刘女士拿了主意,他双手紧握方向盘,加足马力直奔延吉。很快在半道上与另一方碰头,将抗蛇毒血清放进车载冰箱后,不敢耽搁半点时间,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返,终于在半夜11点30分左右到达医院,医护人员缓缓将凝聚着一众人员爱心与期望的血清注射到少年体内。
奇迹出现了,少年终于挣脱了死亡边缘,从ICU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孩子的家人说:“如果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帮忙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孩子恐怕真的醒不来了。”
孩子采蘑菇被毒蛇咬伤
事情的起源还得追溯到8月20日,这一天对于17岁的绥芬河少年小亮来说,他从未想到过会经历一次“鬼门关”。小亮的姥姥家住东宁县老城子沟,当天上午10点钟左右,他跟随姥爷来到附近的山上采摘蘑菇。这是孩子第一次采蘑菇,看到筐里的蘑菇快满了,孩子的心情十分高兴,劲头也越来越足,也就没留意到脚下。可能是惊扰了一条蛇,蛇上去就一口,咬在了孩子的右侧脚踝处。
“哎呀!”孩子疼得大叫一声,他一看脚脖子受伤了。“不好,被蛇咬了”。孩子姥爷认出这条蛇是老百姓俗称的土球子,有毒性。他赶紧架着孩子往山下走,回到家中商量治疗的办法。
小亮的妈妈孙女士告诉记者,她家有老少7口人,自己有两个孩子,小亮是老大,老二才4岁,家庭非常困难。考虑到经济原因,又比较信任当地的一家小诊所,于是将孩子送去。没想到却将孩子的病情给耽误了,孩子在服下口服药后,病情却进一步恶化。到了下午5点多钟,孩子的右腿肿了起来,从脚踝处到膝盖都已发黑,而且孩子昏厥过去,不醒人事。
孩子陷入昏迷急需血清治疗
看到孩子伤得这么厉害,家人心急如焚。他们赶紧雇车将孩子拉到东宁县医院,医生给孩子做了伤口清理,将患处割开,把里面的黑血挤出来,又打了消炎针。此时,从小看着孩子长大的姑姑刘女士闻讯从绥芬河赶往东宁,她知道县医院并不是治疗蛇伤的专业医院。“怎么办?如果治疗不对症,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刘女士十分担心侄子的病情,她突然想到了微信朋友圈,就将侄子被毒蛇咬伤一事发布到网上,咨询哪家医院可以治疗蛇伤?结果很快就人回复她——“牡丹江市林业医院”。
一家人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于21日清晨4时30分左右,将孩子转到牡丹江市林业医院。经过医生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平稳下来。家人都慢慢松了一口气,刘女士因家中有事返回了绥芬河。可是刚到绥芬河几个小时之后,再次传来坏消息——孩子的情况又不好了,再次陷入昏迷,血压特别低。孩子的爷爷说,注射抗蛇毒血清可能是救孩子的最佳途径。
家属通过微信朋友圈求助
提到抗蛇毒血清,有人就摇起了头,说根本不可弄到,不仅药店无货,医院也没有。果然,刘女士上网查询,发现全中国仅一家生产抗蛇毒血清,东北三省只有吉林省一家医院有血清。于是,她马上与这家医院取得了联系。可是对方的答复又让她一家人陷入了“绝境”——“药品是有,可是运输条件非常严苛。”
刘女士告诉记者,血清必须保持在4℃—8℃温度环境下才有疗效,她从网上知道外地也有患者与他侄子遇到的情况相似,后来是通过空运将药品送达。“我们只能开车去取药,可是那么远的路途运到牡丹江,肯定无法保证温度。”
刘女士与吉林省这家医院多次沟通联系,对方表示让他们将患者送过去,但无法将药品送到牡丹江。刘女士想到素来听话懂事的侄子一直昏迷不醒,就心如刀绞。她再次想到了微信朋友圈,也许别人会有好办法。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她才知道有些车装置了“车载冰箱”,车载冰箱可以保证药品的正常运输。“这下好了,孩子的病终于有希望了。”于是,她又在微信朋友圈求助,说明侄子的病情,急需车载冰箱和车辆运送药品。没想到过了10多分钟,她的手机不断闪烁,不少人给她回复微信和短息,绥芬河、东宁等地都有车载冰箱,都表示可以借给她。其中一位陌生人回复的短信内容是:“我有辆房车,车上有冰箱,哈尔滨市有车友,如果有需要,请电话联系。一人有难,八方支援。”
在爱心人士的支持下顺利拿到血清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爱心支持,让刘女士一家人看到了曙光。更令刘女士感动的是,当她21日晚8点钟赶到市林业医院时,一辆本田CRV车早已经停在医院楼下,准备拉她去取药。
她来不及寻问对方是如何知道孩子的病情的,也没有问车主的姓名,就和丈夫坐上了车。车主对路况非常熟悉,载着他们一路往吉林市方向奔驰。
从他们启程开始,一场爱心接力正式上演。吉林市一家交广台获知少年的遭遇后,进行了现场直播,发动市民提供帮助。很快,就有人自告奋勇表示出车送药,这样双方可以在途中完成药品的交接。大约车辆驶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延吉市也传来消息,他们那儿也能买到血清,可以帮忙往牡丹江送药。车主告诉刘女士,去延吉取药比去吉林至少结省一半的路程。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他们一行人直奔延吉,车辆飞速行驶,车速达到了200公里左右。很快,他们与延吉的爱心人士接上了头,将药品取回。
事后,记者了解到,给刘女士提供无私帮助的车主名叫李祖山,车号是黑CG5266。他通过微信知道孩子的情况后,十分挂念,而自己的车恰好有车载冰箱, “救人要紧。”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帮助刘女士尽快取回药品,抢救孩子的生命,“这一路上超速行驶,估计在不少路口被抓拍了。”即使这样,李先生说,他知道孩子用药后转危为安,心里特别欣慰,感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治疗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孩子的妈妈孙女士说,现在孩子虽然血压还是偏低,但身体状况比以前好多了,正在慢慢恢复当中。他们一家人除了要感谢那些给予无私帮助的人之外,对林业医院普外科的医护人员也心存感激,“如果没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呵护,孩子也不可能好起来。”孙女士讲,孩子来到林业医院后,普外科李东吉主任等医护人员非常重视孩子的病情,立即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并全心全力进行救治,令家属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