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7日讯 方正县一直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和发展,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特别是2013年以来,紧紧围绕现代中等城市建设目标,全面推进“1城8镇16区”建设,形成了一批显著的建设成果,打造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配套、环境整洁优美的特色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
今年,国家、省及哈尔滨市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方正县把美丽乡村建设列为县委、县政府首要工作日程,结合先前的建设成果,迅速全力组织推进,超前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高标准编制了《方正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形成以东北特色文化、侨乡文化为建设主题,以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格局,明确了城区洁、净、美、亮、绿、文“六字”标准,环境整洁、有序、优美、亮化、绿化覆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农村“美、富、好”三字标准,村屯环境美、农民富、乡风民俗好。到2017年,要把方正农村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幸福美丽新乡村。
抓产业带领农民致富
农业强、农民富,农村才能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未来三年,方正县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着力加强项目深化和生成,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为农民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
在工业方面,方正县着力做强做大一区和九园。一区是指方正县经济开发区。今年,该县将投资1200万元实施开发区南四街等路网工程,力争开发区4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全覆盖。在九园上,今年起,方正县继续完善大罗密、天门、德善、松南产业园,启动建设会发产业园,积极谋划方正镇、得莫利、宝兴产业园,合力推进方林产业园。依托园区着力打造6大主导产业,即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节能环保产业、传统木材产业和中医药产业。2014年全县新引进和续建产业项目40个,当年完成投资19亿元,今年还将建成项目15个以上,实现产值20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
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确定“一主四辅”产业发展目标。“一主”即,集中力量推进“一带八区”水稻示范工程,今年年底前将建成60万亩示范区。“四辅”即发展肉鸡养殖、食用菌栽培、北药种植和方正银鲫养殖产业。同时,农业经营方式要发生重大转变,大力发展和扶持新型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今年,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40个,带动农户9200户,土地流转面积28万亩。
发展特色产业。方正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建设新亮点,围绕“山水之旅、文化之旅、美食之旅”打造美丽乡村旅游产业三大品牌,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剪纸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在乡村谋划了得莫利饮食文化游等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和其他特色文化体验旅游。该县还正在研究开发“农家乐”“手工作坊”等旅游新项目。
抓乡风深化文明建设
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全力营造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民风乡风。一是用舆论宣传引导民风。开展“德礼满方正”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利用县电视台、电台、政府门户网和微信、手机网络平台等资源,继续开办《礼仪之窗》、《道德观察》等专栏,开设方正文明网和美德方正微信平台,普及礼仪常识,宣传道德规范,传播善人善举。在乡镇村主要街路设置核心价值观大型宣传牌15块、宣传牌和标志牌200余处,制作道德文化石10余块。在广场公园、机关单位、企业、医院、校园等公共场所大批量设置道德文化宣传设施,让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民心。二是用群众性创建活动助推民风。广泛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和最美庭院、书香门弟、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培育淳朴的乡风和优良的家风。三是用村民自治组织规范民风。各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动村民研究修订了村规民约;各村屯以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为骨干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调解民间事务,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新风。
抓建设打造优美乡村
坚持重在建设,把着力改善民生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为农民创造一个现代、干净、方便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农民新居,以宅基地置换新居方式,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民住房1万平方米,连同之前城镇化集镇和社区建设的各具特色的农民新居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为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方正县实施形象提升工程,升级乡村基础设施。2013年和2014年,该县已经实施并完成乡村基础设施项目104个。今年,该县将再安排资金1600余万元,计划实施两个批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4个。目前,第一批16个项目,已完成6个,在建8个;第二批8个项目,已向项目实施单位移交4个,正在预算设计和审核的项目4个。这些项目建成后,今年确定的25个美丽乡村精品村道路网络、供排水体系、配套设施可基本实现全覆盖。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方正县还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谋划公共服务项目,努力为乡村配备相适应的教育、卫生和休闲娱乐设施。今年,该县启动实施县第二中学、宝兴小学改建,会发中学、天门中学扩建;建设会发卫生院,筹建县妇幼保健院、宝兴卫生院,年底前建成6个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开工新建中心村休闲广场10处,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推动了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集中整治乡村环境,坚持“治”字先行,把开展专项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从今年初就组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动员广大农民净化、美化、香化乡村环境。截至7月末,已累计铺设步道板2100平方米、路沿石700米,修砌排水800米;安装栅栏22130米,整修林台12000米,清理、建设边沟和花床98636米,修建花池2700平方米,摆放花箱100个、花柱80组,悬挂灯杆花柱60组,栽植绿化树木3200棵、花卉82万余株,播撒花种75公斤,种植、补植草坪近1万平方米;安装核心价值观大型背景布15块、宣传牌和标志牌200处,制作文化石10块;购置垃圾箱100个,清理垃圾13700吨。净化美化香化农村公路368公里,打造文明示范路段21.5公里。未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此项工作将一直进行下去。
抓管理完善长效机制
宜居环境,三分建七分管。如何使乡村的整洁环境一直保持下去?方正县从设立常设机构、建立干部考核机制、建立保洁机制、加强村民自我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长效的保障机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方正县把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放在工作首位,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团队。该县以整县推进城镇化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由两名县委常委具体负责推进,下设专门办公室,抽调专人、独立办公、专职负责、专项推进。下辖的8个乡镇和67个行政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县、乡、村三级领导体系为美丽乡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该县还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对美丽乡村建设负总责。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方正县决定把干部考核作为指挥棒,由组建的创建美丽乡村办公室每半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每月进行全县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在工作简报上公开,并报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考核结果与班子和干部个人政绩考核直接挂钩,奖优罚劣。同时,创建牵头领导带领创建办干部坚持每周跑一圈,得空查重点,增加现场指导、现场办公、现场督促、现场评价的时间和频率,发挥考核评价导向作用,把各种力量引向美丽乡村建设上来。
为了让乡村始终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状态,建立完善的保洁机制是关键。方正县依托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筹建了乡镇和村级垃圾转运站、收集站。同时,责成城管局制定了垃圾清运工作方案,确定了生活垃圾收运的“四环”路线,并按照一村一屯配备一名保洁员的原则,现确定了109名乡镇村屯保洁员名单,“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现已初步形成。
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干部和农民是主角,也是建设力量的源泉。为了发挥乡村干部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正县注重发挥村两委班子组织领导作用,全面落实“三严三实”活动要求,建设作风严谨、务实为民的工作队伍。还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对农民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结合各村实际,每个村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弘扬正能量、主旋律,农民制度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