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9月7日讯 记者从哈市建委获悉,马家沟清水景观工程今天实现清水入沟,新建30处亲水平台、挑台全部完工,8公里慢行道投入使用。改造后的马家沟,每天将注入清水9万吨,形成了马家沟清水保障体系,实现清水长流。
孙先生今年81岁,从早些年的“落马湖”到现在的新发小区,在马家沟河畔生活了一辈子,他见证了马家沟从清澈变浑浊,再从浑浊变清澈的两次“变身”。“马家沟河在解放前是一条清水河,沿河两岸树木繁茂,大人和小孩总喜欢在这里捞小鱼、游泳、抓蜻蜓。解放后,经济发展了,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都往这里排放,马家沟成了有名的臭水沟,我们这些居住在沿河两岸的居民饱受臭气熏染,真是苦不堪言。”孙老表示,马家沟承受的还不止是污染,“由于不断有人向河里倾倒垃圾和在河基私建滥建,致使泄洪能力下降,大暴雨时,部分区域河水外溢成灾。当年的马家沟河已经成了一大公害,人们称它是哈尔滨的‘龙须沟’。现在马家沟终于清亮了,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变回去了。”孙老由衷感叹。
“清水已经引入马家沟,冰城‘龙须沟’的名号将彻底成为历史!”据哈市内河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剑介绍,马家沟由南至北穿越平房、香坊、南岗、道外等四个行政区,全长34.7公里,流域面积约258平方公里。今年,按照省委“治住污水、注入清水”的总体部署,哈市全面启动马家沟清水景观工程。市建设、规划、水务等各部门和参建的供水集团等单位在75天的建设期内,克服累计27天降雨、32天河道高水位等施工困难,完成了贯通文道桥至宣化桥全线的道路及相应桥梁、广场、绿化工程建设,形成了下穿宣化、宽城、大成、果戈里、中山、海城、复华及教化等城市主干路的沿河慢道体系。随着亲水平台及绿化景观的完工,市民将再添一处休闲健身场所。
每天注入清水9万吨再现碧水穿城
清水潺潺,绿树成荫,30处亲水平台更能让人享受到别样的清凉与爽快,漫步在冰城“最美8公里慢行道”就是如此的惬意……马家沟——这条曾被称为哈尔滨“龙须沟”的臭水沟,随着清水的注入,以及沿岸景观和绿化规模的不断增加,终于成为了冰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你可知道?这条臭水沟“变身”的时间长达六十余年,期间经历了六次大规模改造,如今每天有9万吨清水注入沟内,才能保证碧水长流……
“贯穿城市的内河成了臭水沟,让居民们苦不堪言,改造势在必行。”哈市内河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剑告诉记者,马家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第一次改造;上世纪70年代国家即批准了哈市马家沟河排污截流渠计划,并部分实施;80年代,哈市编制了马家沟河改造总体方案;1992年国家批准了文昌污水处理厂立项建设,综合整治工程开始启动;如今已是马家沟第六次大改造了。
据介绍,为实现清水长流,此次马家沟改造利用朝阳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每天可提供3万吨;利用二水厂现有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从松花江每天提升约6万吨江水输送至三水厂,处理后注入马家沟河道,每天供水9万吨。另外,为防止降雨时雨水污水混合自溢流口直排河道,哈市积极推进文道桥至红旗大街段约9公里的污水管线续建工程,初步实现“小雨不溢流、中雨少溢流”。
按照规划,此次综合治理完成后,将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清水河,并建成集园林、交通、防洪、观水游览为一体的多功能带状公园组成的绿色风景线。龚剑表示,今年哈市将以文道桥至宣化桥的主城区段为重点,全线新建8公里慢行道路,其将成为市民散步骑车的“近绿亲水,最美慢行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