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4日讯 年满6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甚至一些生活自理困难的长者们一直都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群体,虽然他们中不少人受到政府帮助,得到了生活补贴,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但一日三餐,买菜做饭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却成了让他们犯难的事儿。
自2011年起,齐齐哈尔龙沙区湖滨街道园艺社区开设“爱心食堂”,只要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都能以便宜的价格用餐,但经过4年的苦苦支撑,入不敷出的“爱心食堂”也只能以关门收尾,现在辖区内的老人们无不渴望食堂能够重新开业。
“以前每天在社区食堂内能吃上一荤一素,每周还能吃上两顿饺子,一顿饭才5块钱,身体不舒服了,一个电话还给送到家,那日子过得太滋润了,现在食堂不开了,我们这些老人们又只能对付着吃饭了。”市民徐大娘苦恼地说。当时开设“爱心食堂”时,为了能令老人们有地儿就餐,社区更是将活动室、会议室“改头换面”,用做每天的临时食堂,最多社区每日要容纳20多名老人一起就餐。
社区共有5名助老员,他们不光要兼职“爱心食堂”的厨师,同时,还要做一名“送餐员”,助老员孙竹佳告诉记者,我每天都要给10多位老人送饭,最多的一次自己中午1个小时一连给4户老人送去午餐。
今年75岁的“空巢”老人宋丽静跟老伴儿可是食堂的“忠实粉丝”。宋大娘说,我患有白内障,老伴儿卧床不起,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这“爱心食堂”可解决了我们家最大的难题。每天中午助老员都匆匆忙忙地来送餐,没歇一口气就又急匆匆地走了,就担心给老人家送得饭凉了。已过古稀之年的徐景林老人在食堂还开着的时候也每天都拄着拐杖来吃饭,徐大伯说,每天中午都是一荤一素,吃饱为止,社区助老员做的菜卫生又可口,我们吃得都很放心,有时候赶上吃饺子,我一顿能吃30个呢。
虽然“爱心食堂”在4年的日子里叫好又叫座,但终究还是逃不过关门的结果。园艺社区党委书记王军告诉记者,食堂属于公益性的,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在食堂吃饭的。每餐仅仅收取5元钱,刚开始还好,但随着物价的攀升,看着老人们,我们又不忍心涨价,只能咬牙挺着,这4年,不算人工费用,社区每年都赔千余元,虽然政府、街道也给了很大的资助,但对于食堂确实杯水车薪,我们也有心无力,感到很惋惜。
对于“爱心食堂”的关门,市民们也感触颇多。市民赵先生说,其他城市的社区也都开设了“爱心食堂”,食堂卫生、可靠,而且价格老人又能承受得起,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但“爱心食堂”价格低廉,开门就是已经注定了亏本的结果,只有寻求资金支持,才能“撑住”食堂。希望有关部门、慈善机构能够助“爱心食堂”一臂之力,令老人们有地儿解决三餐,不再为食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