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6日讯 9月26日,大庆创业纪念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这一天,有5000多名大庆人与城市一起过生日。
他们中有城市诞生的见证者,有大庆石油开发的建设者,有刚刚踏入社会的“90后”,有学校在读的学生……尽管身份、年龄、职业各不相同,毋庸置疑的是,出生在“9·26”大庆创业纪念日这一天,他们尤其感到骄傲和自豪。
昨日,记者采访了到了其中一位与城市有着相同生日的“80后”音乐女教师胡泊,她向记者讲述了她眼中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胡泊今年35岁,是土生土长的大庆人。作为“80后”,她亲历了大庆这座城市的发展,对于她而言,大庆这些年的变化太多太快,车辆多了,楼房高了,收入多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衣食住行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时候的胡泊就很爱打扮,可是当时的衣服样式少,布料也粗糙,更没有什么品牌,常常是一件衣服四季穿,只有过年家里才给做新衣服。现在不一样了,衣柜里装得满满的,衣服分好几类,锻炼身体有运动装,上班是职业装,旅游穿休闲装。每天上班穿啥,成了“幸福的烦恼”。
胡泊与很多“80后”一样是“吃货”,“同样是吃,现在与30年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胡泊说,以前是“有啥吃啥”,而现在是“吃啥有啥”。对于她来说,童年最好吃的就是香蕉,以前吃水果很奢侈,香蕉论个卖的,爸爸一个月给她买一个。冬天也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鱼虾更是一年吃不上一次。现在走进超市,新鲜果蔬一年四季不断,蔬菜吃无污染的,水果吃进口的,更讲究的是怎样吃才能更营养。
说到住,变化就更大了。以前大庆的楼房很少,尤其在厂西,很多人住的都是砖房。她家当时住的是爸爸单位的职工福利房,面积很小,居住条件很差,卫生间都是公用的,但在当时条件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现在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批的高档住宅小区拔地而起,还有洋房别墅。她的三口之家现在住着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宝宝还有独立的儿童房。
在胡泊的记忆里,30年前,居民出行基本靠走,自行车在家庭中算高档代步工具。以前大庆公路状况比较差,交通车也少。过春节时,才能跟妈妈挤小公共汽车去萨尔图,车上人多,根本没有座位,妈妈抱着她要站一路。现在,大庆市内市外四通八达,道路宽敞,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代步交通工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交、火车、汽车、高铁等让居民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轿车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她自己也拥有了喜爱的轿车,假期时全家还开车自驾游呢。
“我的故事其实就是大庆‘80后’一代生活的缩影。近些年大庆变化不仅是这些,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歌剧院等一系列场馆的建成,大大提升了城市魅力。市民素质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善,政府部门更加透明,行政审批更加便捷……大庆越来越有大都市的样儿了,大庆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说起城市今后的发展,胡泊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