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大兴安岭地区首次发现
2015-09-16 11:01:05 来源:生活报  作者:纪秋韵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9月16日讯 15日,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新闻发布会在省文化厅举行。会上确认大兴安岭地区遗址至少包含鲜卑时期和新石器时代的两大阶段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尤其确认新石器时代遗存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首次发现,对地区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的构建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据省文化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盖立新介绍,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遗留丰富的文化遗产——“交唠呵道”彩绘岩画,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省考古学者发现。2012年至201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相关调查,先后在山峰岩壁上发现31处岩画点、1850余幅彩绘岩画。

  2013年、2014年研究人员在北山洞进行考古研究,发现大量有价值的石器、玉刃制品和远古彩绘纹样岩画。在对该遗址洞穴内部进行试掘时,发现了比较明确的8层地层堆积,根据炭14测年,第2层是鲜卑时期文化层,3层到6层是新石器时期文化层,洞内洞外文化层堆积至迟从距今8000年开始。目前第8层只发掘出一个样品,是否一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还需进一步补充数据才可确定。发布会现场同时出示了野牛、猛犸象、披毛犀三组岩壁彩绘图案,“我在洞内山基岩的岩壁上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彩绘遗迹,这种图案只能是旧石器时期人们看得到才能画出来的东西。”北山洞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评春研究员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