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哈尔滨:康复医疗一个崭新的医疗服务概念
2015-09-22 10:14:0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雨桐 薛婧 李爱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9月22日讯 19日,哈尔滨市松北区引领了我国“互联网+肿瘤康复医疗产业”的热潮。由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卫计委、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互联网+肿瘤康复医疗暨产业发展论坛”在此召开,国内知名肿瘤医疗专家、基金投行代表、互联网知名企业代表等3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肿瘤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时代肿瘤康复产业的发展,并围绕“互联网+肿瘤康复医疗暨产业发展”这一议题献计献策。

  论坛开幕当天,落户于松北区的黑龙江肿瘤康复医院也正式揭牌开诊,该医院填补了国内肿瘤康复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的空白。而对于“产城人融合”全面发展的松北区来说,黑龙江肿瘤康复医院的落户,对该区医疗产业板块是个有力的补充,并将对该区康养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论坛中,专家指出康复医疗是21世纪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医疗服务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康复医疗已经成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人类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医疗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专家指出,因肿瘤康复医疗具有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大等优势,将逐渐发展成为康复医疗中一个崭新的医疗服务领域。

  论坛上,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他们一致认同肿瘤康复医疗的巨大社会价值以及“互联网+肿瘤康复产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马洁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具有优势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马洁在会议上作了关于“肿瘤免疫精准治疗”的演讲。

  马博士认为人体的免疫机能与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且,作为当代医学所提倡的个性化精密医学,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有着其他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放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治疗不够精准,会杀伤健康的机体细胞,肿瘤的治疗还将归于免疫治疗。”马洁说。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肿瘤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层,这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有直接关系。

  马博士从四个方面着重介绍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优势。1.可以通过体外筛选、培养获得数量庞大的免疫细胞:肿瘤患者体内免疫细胞稀少,但通过体外扩增,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免疫细胞,回输体内加强免疫细胞抗肿瘤功效。2.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微环境,获得机体需要的免疫细胞:肿瘤细胞会自己分泌细胞因子,这种因子会创造一个适合肿瘤细胞生长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免疫细胞功能受到抑制。但是,当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时,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给予免疫细胞一个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将有利于获得高活性、高数量的免疫细胞。3.免疫治疗所提供的是“活性物质治疗”,可以在血液中增殖,维持长效抗肿瘤的功效。免疫治疗方法,免疫细胞在血液中不会衰减,还会增殖,因而它所提供患者的是长期的、长效的抗肿瘤功效。4.可以进行基因改造与修饰,使得其具有更强、更精准的肿瘤杀伤功能:通过应用科学手段,免疫细胞将获得更强的癌细胞杀伤功效,更精准的靶向选择,为癌症康复带来有益影响。

  柯杨 精准靶向治疗值得提倡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院士在会议上做了题目为“肿瘤研究带来的启发——医学及肿瘤研究反思”的演讲。柯院士指出,肿瘤患者应避免过度治疗,并及早进行免疫治疗与康复,对于康复医疗及临终关怀应给予肯定。

  柯院士讲述了其个人多年研究及体会,并叙述了医学及肿瘤研究的进步与挑战以及关于免疫治疗的相关论述。柯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食管癌的基因改变(肿瘤标本测序)以及食管癌与HPV的病因研究(高发人群队列研究),并通过研究发现:肿瘤的复杂性超乎想象,肿瘤不仅有类型的差异,还包括同肿瘤不同个体的差异、同肿瘤不同部位的差异、同肿瘤同部位不同细胞的差异,且多数基因功能不明,每个基因改变和临床表型的关联都难以建立。

  可以说,目前对于肿瘤的全貌认知是不全面的,在此基础上,精准治疗仍有待进步,但精准靶向治疗是值得提倡的。柯院士指出,医疗应是对人自身能力的帮助,而不是替代。关于免疫治疗的基本思路应在于:增加肿瘤抗原性、刺激机体免疫性以及阻断免疫抑制三个方面。目前而言,彻底治愈肿瘤是不现实的,但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就需要避免过度治疗,给病人的免疫力实现自愈的机会。

  同时,柯院士提出,临床上已经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对于免疫功能的影响,这就要求病人重视“情志”问题。病人应保持坚定的信心与信念,积极康复。

  程煜华 医患信息互动带来更全面信息服务

  来自万方数据的程煜华博士在会议上做了“互联网+时代下医学信息服务的思考与实践”的演讲。

  程博士认为医疗的主体是医患信息的互动,当代医疗中存在的贫困问题,信息贫困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需要“互联网+”提供三方面的服务:医疗健康信息共享、技术、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医疗质量。

  在肿瘤医疗康复范畴,程博士指出,“互联网+”将在“肿瘤大数据资源(人群、基因组学、病理影像)+医疗信息化等的数据积累+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三个方面为肿瘤康复带来新的影响。通过临床知识共享,将有助于科研信息的共享与临床诊疗信息的交流,为公众带来更全面、可靠的健康信息服务。

  侯宪利“互联网+”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新颠覆

  新浪黑龙江副总经理侯宪利在会议上做了题目为“互联网+给医疗行业带来的新颠覆”的演讲。

  侯宪利从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战略谈起,讲述了现代医疗的痛点,包括核心医疗资源短缺、排队、重复检查、医患关系紧张等,并提出医疗将步入“互联网+”的时代。

  侯宪利指出,互联网的大数据价值将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变革,创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有效扩大信息覆盖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医疗成本。“互联网+”对于医疗变革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于肿瘤病人而言,互联网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共享,包括抗癌名人的经验共享、先进医疗技术的诞生、相关康复活动的讯息等等,无论是站在病人医疗角度亦或是产业发展角度,“互联网+”所带来的有益影响是值得期待的。

  朱广卿 肿瘤治疗从“心”开始

  来自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的朱广卿教授作了题为“肿瘤治疗杂谈——肿瘤治疗,从‘心’开始”的演讲。主要包括肿瘤的个体化治疗问题、肿瘤治疗的全程管理问题两个方面。

  关于个体化治疗,朱教授认为,每一个病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癌症的复杂和不可预测的特性使其治疗决策成为一个精确的科学平衡,是一个个性化的经验凝练和常规理念与健康理念的综合。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应该从患者本身的问题(年龄,体质状态)、疾病问题(疾病的性质、临床分期、基因状态)、治疗的问题(治疗方法的选择、药物的用法)三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要明确治疗疾病的实质是祛除致病因素,调整人体机能。

  关于肿瘤治疗的全程管理问题,朱教授指出,大部分疾病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病人在确诊疾病后首要就是调整好个人心态,并学会选择——选择自己相信的医生、选择一个便于家人照顾你的医院,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比如要做好“三通一平”——呼吸道通、消化道通、泌尿道通、心态平和。

  朱教授从理论科学的角度讲述了“心”对于肿瘤康复的重要作用,肿瘤与心理神经免疫学已经证实:恶性肿瘤生长速度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主要是免疫反应和激素在起作用。因而任何不良心理因素均可通过心理和生理作用,使自主神经失调,降低自身免疫力,加速肿瘤进程。肿瘤的治疗,一定要从“心”开始。

  孙铁肿 瘤康复医疗产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机

  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黑龙江肿瘤康复医院院长孙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肿瘤康复医疗,就是恢复肿瘤病人的自信心、恢复身体的免疫力、恢复身体抵御疾病复发的综合体质。”孙院长进一步强调说:“对于肿瘤病人,信心比药物重要,自己的康复工程比治疗重要,自己知道如何康复比医生重要。”

  坚定的抗癌信心是一切治疗的基础,药物治标,由信心带来的人体免疫力的提升才能治本。孙院长说:“大概每个人都多少接触或了解过肿瘤患者,有一种现象,当肿瘤病人不知道自己病情有多严重的时候,往往生命质量并没有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但一旦得知,机体就会迅速衰弱乃至死亡。患者自己必须建立‘我一定能战胜肿瘤’的信心,不盲目听从别人的判断。并且,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坚持进行康复,这种康复应该以提升身体的免疫机能为主,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治疗是一时的,康复却是一世的。孙院长说:“目前,在病人中普遍存在‘只知治疗而不知康复’的现象,这个观念应该及时纠正。对于肿瘤病人而言,康复其实比治疗更加重要。治疗多以切除实体瘤为主,很多病人觉得肿瘤被切除就是治愈了,这其实是不对的。切除肿瘤组织却难以消除人体内残余的癌细胞,在不重视康复的情况下,癌细胞击败人体免疫细胞就将使得癌症二次复发。”

  孙院长还给记者描述了肿瘤康复未来发展的模式,孙院长说:“肿瘤康复医疗产业已逐渐从单一救治模式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转变。对肿瘤患者而言,对康复管理的需求要大于急症医疗的需求,建立专业化肿瘤康复服务链,是未来肿瘤康复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专业化肿瘤康复服务链应包含‘生物治疗中心、综合康复中心、体检中心、疗养基地’等多功能服务区域,实现‘防、治、养’一体化服务。”

  国内缺乏这样完善的肿瘤康复医疗产业服务链,而面对大量肿瘤患者康复的刚性需求,孙院长表示:“此时,正是肿瘤康复医疗产业的最佳发展机遇,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为目的,全面发展产业链中以预防、治疗、养生为主的上、中、下游产业,满足医疗市场需求将成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苏鸣 精确化医疗是西医学未来发展方向

  著名留美归国博士王苏鸣在会议上做了题目为“肿瘤个性化精确医疗及系统康复”的演讲。王博士指出,目前,肿瘤病人存在三个痛点:一是治愈率低,早期诊断率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二是患者术后无去处,由于床位周转率,病人术后很快就要出院;三是患者回家无管理,病人不知何时复查、该不该复查、采用什么样的康复及治疗方法。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方法就在于“精确医疗”,这可以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并避免患者通过以身试药的方式选择有效药物,显著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在有效降低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国际上,肿瘤治疗的发展历程已经由传统治疗向免疫治疗过渡,而传统治疗的弊端也将被免疫治疗所改善,特别是针对肿瘤的精准细胞免疫治疗。传统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三种疗法,其中,手术切除肿瘤常因癌细胞入侵蔓延到邻近组织或远端转移而使疗效大打折扣,放疗、化疗因其本身具有毒性而对于机体正常组织的伤害非常巨大。以放疗为例,常规放疗的照射方式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为了能把整个肿瘤“包裹”在射线里,照射范围往往比肿瘤的体积更大。这样一来,肿瘤附近的正常组织、器官就会受到伤害。王博士指出,医学上倾向于应用精确性、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来解决这种弊端,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以a-gal肿瘤疫苗技术为例,它具有特异性强、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手术、放化疗之后治疗及防止肿瘤复发的患者。王博士介绍:“该疫苗是基于癌症患者本人的瘤细胞开发而成的特异性肿瘤疫苗,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于a-gal基因具有排斥作用,因而机体会把出现a-gal基因表达的肿瘤细胞识别为异体组织,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反应,进而杀灭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直指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软肋,其临床价值也愈发明显。肿瘤病人术后或经过放化疗都面临着体质虚弱、生活质量低下的问题,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这方面的不足,提升机体免疫活力、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主要体现在病人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及体重回升等方面。

  王博士说:“精确化医疗是整个西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相关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关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地涌现,其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呈现上升趋势,并向纵深发展。因为肿瘤的发病难以控制,精确化免疫疗法与其它免疫治疗方法有机结合,以及与传统治疗手段的联合,将成为肿瘤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深入认识的基础上,也将成为一个进展更加迅速的新兴研究领域,并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综合措施之一。”

  李建生 应对癌症新策略——有效控制带瘤生存

  肿瘤治疗药物金龙胶囊的发明人李建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肿瘤的紧急治疗固然重要,但康复才更应该成为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目前,医生的治疗方式多以治疗为主,在康复方面,肿瘤患者个人的意志更能起到主导作用。康复应该是每一位肿瘤患者的终生事业,这一定是漫长且持久的抗争,任重而道远。”

  目前,医学界将肿瘤定义为慢性疾病,意味着肿瘤是可以预防并且有望长久生存的疾病。李建生表示:“非常多的临床案例证实,肿瘤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与康复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肿瘤的形成是缓慢的,肿瘤的发展也是可以控制的,康复在其中所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建生指出:“以往对癌症的治疗都倡导彻底根治,完全是‘穷追猛打’的路线,然而事实证明彻底根治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只要生命延续,新的异化细胞仍会不断产生,原癌细胞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再说,即使能够完全彻底杀灭和清除癌细胞,机体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也太大,有的患者就是因为过度治疗而殒命,这显然是一种伴随着巨大风险的无奈选择。医学的进步使得我们制定了一种应对癌症的新策略——有效控制,带瘤生存。”临床上近千例治疗成功的癌症患者均是带瘤生存患者,他们的病情十分稳定,癌症没有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他们生活质量、生活状态都较之癌症治疗时有明显提升。

  肿瘤康复非一夕之功,应在“医、药、知、心、食、体”等六个方面做好规划,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标。

  医:医生及各种医疗措施,康复中,除了人们所熟知的物理治疗、中医药治疗以外,医生还应给予病人更多的心理上的支持与关心。与此同时,“圆桌会诊”制度值得提倡,这可以给予患者最全面、权威的诊断,帮助康复。

  药:肿瘤康复以中医药为主、西医药为辅。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内循环,提升免疫机能。

  知:认知、知识和态度,很多病人对于癌症的认知并不全面,不清楚哪些行为导致发病、不清楚怎么治疗才最有效、不清楚如何康复才能提高生存率,对于这些方面,需要医生、医院做好科普工作,让患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建立一个正确对待癌症的态度。

  心:心理治疗,这是在认知基础上的进一步治疗,通过了解抗癌成功者的经验、通过接触自然放松心情、通过医生及自我鼓励建立抗癌信心,积极康复。

  食:饮食问题,良好的营养支持能够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病人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和巩固治疗的疗效。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采用均衡、营养、绿色、科学的膳食,有助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

  体:体能锻炼问题,关于癌症患者的体能锻炼,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及医生的专业指导,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并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团体力量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

  除此之外,如果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系统化的康复指导,能够应用生物疗法的尖端科技康复,则更应提倡。毕竟,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处于十分低下的状态,短期内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有较大的提升,此时应用生物疗法辅助个人康复则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使得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