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家谱被烧26年后发现手抄本 热电厂工人姜飞历时11年补全18代家谱和谱书
2015-09-22 11:26:51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明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9月22日讯  “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记忆的文本载体,它可以追忆祖先奋斗的历程,也能感悟到自己肩负的职责。”日前,记者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是大庆市49岁的热电厂工人姜飞,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家家谱被毁,失而复得后重修家谱的经历。

  遇到糟心事?有难题求助?失联亲朋好友无处寻?欢迎您将困扰自己的大事小事身边事,以及您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通过拨打本报新闻热线报料平台96336、在生活报官微留言和发送到邮箱1933393609@qq.com的方式告诉我们,求助、咨询、投诉和表扬的内容皆可,我们将反映您的呼声,同时联动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对您反映的问题给予解决。新闻线索见报后,本报将定期评奖,您提供的线索有机会获得最高五千元的奖金哟!

  “记录12代族人的家谱40多年前被烧”

  49岁的姜飞家住大庆市,近20年间,他一直在研究和整理本族家谱。姜飞回忆,59年前,爷爷和父辈们被迫离开家乡山东省即墨市店集镇孙瓦村,来到了黑龙江省大庆市,那一年,姜飞的父亲姜积林刚满18岁。离开故土,每当思乡情切时,家人们都会到那张挂谱旁站一会儿。

  1973年,年过六旬的爷爷姜福海身体状况堪忧,担心自己死后葬于异乡,便带着家谱回山东老宅居住。“那年回乡后,爷爷就把记载姜氏12代族人的家谱烧毁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听父亲说是迫于无奈。”姜飞说。

  “翻修老宅时房梁上发现手抄本”

  1999年,父亲姜积林退休后,也决定回山东老家居住。“自从爷爷去世后,老宅已经二十余年没人住了,为了能让父亲舒舒服服地居住,我决定翻修老宅。在修房梁时,我突然发现上面有个盒子,难道这是祖辈留给我的东西?”站在梯子上,姜飞打开盒子,里面竟是一份手抄本的家谱。兴奋的姜飞爬下梯子,洗干净双手后才展开家谱。

  “因为是手抄版本,家谱的纸张已经泛黄,左下角也有破损,但上面清楚记载着从始祖姜佰达起的12代族人,还注明始祖姜佰达生于元朝末年,这与父亲的讲述一致,可以确定这就是1973年烧毁挂谱的手抄版本。”失而复得的喜悦让姜飞热泪盈眶,马上将这个消息与父亲分享。

  姜飞的弟弟姜岩告诉记者,在仔细阅读挂谱后发现,背面标注的抄写人是太爷爷姜春华,这回父亲决定补全家谱。

  “第三次回山东补全姜氏18代家谱”

  姜岩告诉记者,“我们的始祖姜佰达出生于元末,去世后他的儿子姜福敬和家人在明洪武年间搬到莱阳市羊郡镇西朱皋村,明末又有一部分族人搬迁到即墨市店集镇孙瓦村。”

  2000年,在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工作的姜飞请假陪父亲踏上了第一次寻根之旅,在当地姜氏宗亲会的帮助下,细细梳理出了从莱阳市搬到即墨市的情况,整理出较完整的第一份资料。2003年,姜飞和父亲第二次踏上寻根之旅,来到了莱阳市羊郡镇西朱皋村。“那里是我们始祖姜佰达居住的地方,有500多户宗亲,村里人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2011年5月份,姜飞带着历经11年编写的谱书初稿,第三次开始寻根之路。2011年12月,姜飞终于补全了记有山东莱阳姜佰达支系18代族人的家谱,并完成了本族的谱书,这里面包含了姜佰达支系1000余宗亲。

  “希望编纂出姜氏大通谱”

  “在11年寻根之旅中,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2012年,我们成立了黑龙江姜氏宗亲联谊会,之后并入世界姜姓宗亲联谊总会。”姜飞说,“此时我有了更大的理想,希望联合各地姜氏宗亲会,编纂出世界姜氏大通谱。我的这种想法得到了协会其他成员的支持,随后大家便着手准备。”

  世姜总会黑龙江姜氏宗亲会秘书长姜富告诉记者,目前这项工作进展的很顺利,已收集到山东烟台栖霞支系、山东乳山支系、山东昌邑支系等20余册家谱,并已开始录入工作。“在进行本地家谱汇总的同时,还要与其他姜氏宗亲会收到的家谱汇总,按照目前的进度,完成这项工作大约还要4年。”姜富说,如果有姜氏族人家中保留家谱,想要了解其他姜氏支系族人,看到此文后可拨打电话13136847711、13936643959。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