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怎样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 立足优势主动作为提速增效激情迸发
2015-09-22 15:17:5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宝林 邱成 邵国良 吴树江 郭俊峰 苏强 刘心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9月22日讯 九月的龙江大地,到处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金色的稻浪连接天际,火红的高粱映红原野,还有饱满的豆荚、粗壮的玉米穗在随风摇荡……又是一个好年景儿!作为全国大粮仓、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本世纪初开始,黑龙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生产科技投入,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改良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特别是近两年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在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的同时,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优质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极大地增强了我省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近期举行的2015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暨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上,龙江的绿色食品品牌群星闪耀,风光无限。

  生态大美

  地处北纬40度以上的黑龙江,拥有独特的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春之葱翠、夏之凉爽、秋之绚丽、冬之圣洁,一年四季都呈现出迷人的风采。是全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冰雪旅游首选地。近年来,黑龙江省因势利导,主打“生态牌”,精心设计推介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旅游业市场发展,游客纷至沓来。去年,全省旅游产业实现了“两超”:接待总人数超过一亿,旅游总收入超千亿。

  脊梁坚挺

  在经济下行的大形势下,我省食品加工、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却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显现出很好的成长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哈电集团、大庆石化、东安公司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在危机面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在大力开拓国内外全新市场的同时,勇于创新,加快自主研发,用数字化、技术化改造现有的生产流程,实现引领工业发展,创造新的内生动力。这些骨干企业的坚挺存在,成为龙江经济发展进程中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最可靠的依托和强大的保障。相信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的开启,这些饱经沧桑的工业巨轮必将换挡提速,进一步发挥国企的产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乘风远航,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提速

  中国最北的高寒高铁——哈齐高铁驶过新建成的松花江特大桥。近几年,我省加快构筑铁路建设,进一步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增强客货运系统能力。哈尔滨至漠河、哈佳快速干线、牡绥电气化改造、中俄同江铁路大桥也在紧张施工建设中。为推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拉动全省经济提速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人潮涌动,却井然有序。工作人员面带笑容,办事利索,解答耐心细致。环境是金。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不优”问题,省委、省政府加大气力整风肃纪,真抓严管,将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接连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商事制度,维护企业权益,清理涉企收费,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打造风清气正、公平正义、开放文明、服务高效的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气象,新变化,吸引一大批有实力、前景好的企业和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民生给力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几年来,黑龙江省着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地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的创造活力,使改革红利深入社会最基层抵达最广泛的人群之中。从2008年开始至今,全省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13万套,建设总量和资金投入均列全国第一,共有850万城乡居民喜迁新居。同时,大幅提高了新农合大病报销比例,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大力推行“医养结合”,谋划探索“互联网+养老”,让百姓充分分享发展的成果,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