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龙江大小事
搜 索
【编辑推荐】今日“秋分”温度骤降 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2015-09-23 08:27:29 来源:东北网综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3日讯 今天16时21分正式迎来2015年“秋分”节气,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23日,哈尔滨也会迎来久违的秋雨,雨后市区内气温将大幅度下降。白天的最高气温只有16℃,外出时记得带上伞,多穿点。

  秋分是24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当天,阳光直射赤道,所以北半球白天和黑夜是等长的。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进入“秋分”以后,冷空气也开始活跃起来。未来几天,哈尔滨市的最高气温都不会超过20℃。从今天开始哈尔滨市气温将出现大幅地下降,夜间最低气温将逐渐降到10℃以下。未来3天,市区的最高气温都在20℃左右,是今年入秋以来最冷的一段时间。

  【天气预报】

  今天(23日) 16℃至9℃ 白天多云有雷阵雨,东北风3-4级;夜间多云有阵雨,东北风2-3级

  明天(24日) 20℃至12℃ 白天多云,偏东风2-3级;夜间多云,偏东风2-3级

  后天(25日) 19℃至8℃ 白天多云有雷阵雨,东北风2-3级;夜间多云,偏西风2-3级

  【秋分气候】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下一页【秋分养生

  下下页【秋分习俗


  【秋分养生

  冷水洗脸适当秋冻防感冒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但也不必过早“多穿衣”,应注意耐寒锻炼,也就是常说的“秋冻”。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

  秋季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较低,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锻炼后,还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防燥宜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时节,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白露的“燥”是“温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像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都是调养佳品。

  秋分时节,还可适当多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预防秋燥方面,对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一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秋分药膳还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除饮食外,还要记得给皮肤做些保养,以防皮肤干裂。

  秋季进补切不可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大禁忌。首先,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进补。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但事实上,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秋分习俗

  祭月

  在古代,秋分是四大节气之一,在这一天,从皇家帝阙到寻常百姓家都有“祭月”的习俗。秋分的月儿虽不如中秋的圆月,但是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夜色也非常美丽神秘,让人产生对自然的敬畏。据史料记载,从周朝起的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以期望日月交替有时,四季节气分明,风调雨顺,以利于农业种植,百姓丰衣足食,国家长治久安。

  2、竖蛋

  

  秋分竖蛋也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这个玩法儿来自民间,但影响力却不小,以至于现在每年秋分全世界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在作“竖蛋”实验。这个玩法很简单:选择一个蛋皮光滑均匀的蛋,轻轻地把它竖着放在桌子上,因为竖蛋游戏的风靡,民间还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谚语。

  而为何单单秋分这一天才能把鸡蛋竖起来呢,有一种科学解释是由于秋分这天昼夜等长,地轴与公转轨道也在相对的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所以鸡蛋可以竖起来。

  3、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生苋菜,在江南、岭南等许多地区的人民都爱在秋分这一天吃秋菜。在凉爽的风中,人民到田野中采摘秋菜,回到家中以新鲜鱼片煮汤,因此又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谚语。人民食秋菜、饮秋汤来强身健体、阖家健康,而秋天到来,天气干燥容易上火,的确应该多吃蔬菜和野菜,或者多饮用菜汤和茶饮,尤其以清热解毒的莲子心、杭白菊为上佳。

  4、放风筝

  秋分当天天气晴朗舒畅,让人心旷神怡,民间有放风筝的传统,有些地区还会有放风筝比赛,放得最高、风筝最漂亮者获胜、这项活动不但孩子喜爱,大人也应踊跃参与,能够起到亲子互动的作用。并且秋分这天风力既适合放风筝,还能为下半年博个好意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5、加秋衫

  秋分是昼夜等长之时,自秋分后,白昼越加短而黑夜愈加长,天气也渐渐的冷了。这个节气也提醒着人们天气转凉,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出行应该适当加衣服,以免因天气骤变着凉。平时也要注重保暖和适当锻炼,强健身体减少疾病。

  6、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7、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8、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