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29日讯 “城市环境在区域环境评价中,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城市,最适合投资和创业,因而也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佳木斯市市长林宽海这样诠释城市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今年5月,佳木斯制定出台了创建文明城市“夏净”行动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从6月10日至9月20日,在全市开展“夏净”行动百日攻坚战。
方案将“九整治、两规范、一提升”作为“夏净”行动的主要内容。“通过‘921’行动,逐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解决城市管理中‘久治不愈’的难题,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佳木斯市城管局局长于长春如是说。
据介绍,“921”行动包括整治运输车辆沿街撒落、裸地、“空中拉线”、“三乱”、噪音扰民、占道经营、废品收购站、建筑装修型煤垃圾、车外抛物。规范整顿城区停车秩序和规范牌匾广告专项行动及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为确保“夏净”行动取得实效,这个市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区政府、市委宣传部、财政、公安、工商等十几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夏净”行动百日攻坚战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协调、督办、检查、验收等工作。市城管局成立了十三个专项推进组,细化工作责任,将所有整治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方案》要求,全市各区要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以“创卫”要求为标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从严整治脏、乱、差、堵等城市管理顽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
同时,按照集中整治、健全机制、条块结合、辖区负责、重点突出、全面覆盖、全民动员、社会共建的原则,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媒体曝光、群众监督、科学考评、联动执法、经费投入等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自6月10日“夏净”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各区、各成员单位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并设专人负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长效机制
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
文明创建是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市民素质综合水平的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故而离不开制度保障。
虽然“夏净”行动开局良好,但城市管理不能单纯依靠“突击整顿”和“会战”解决。佳木斯市副市长安庆华说:“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升级。”
为此,佳木斯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通知》,建立了市城管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落地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全员发动机制,做到级级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督查考评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督查考评办法,坚持定期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曝光问题、严格问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在实处。
文明创建的“细胞”是社区。佳木斯市建立了覆盖城区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已建立一级网格96个、二级网格16个、三级网格4个,并选派4名领导担任网格责任人,实行限期完成垃圾点袋改桶和公厕清掏三级检查制等措施,推进清扫保洁网格化。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方法,让环境管控“由大街向小巷”“由街面向社区”辐射延伸,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年5月,本着“疏堵结合”整治占道流动商贩的原则,由政府搭台,企业出资建设管理,佳木斯在松花江外滩公园、建国路王三五河桥南侧、佳大俄罗斯风情街辟建的三处夜市相继开业。为市民夜晚休闲、纳凉、饮食、娱乐、购物提供了新场所,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认可。此举,不但解决了市民需求与“室外烧烤、噪声扰民、占道经营”等问题之间的矛盾,也为创新管理模式、破解监督难题进行了新的尝试。
为促进“夏净”工作全面落实,这个市将城市管理纳入对各区政府目标考核之中,促使各区政府提高对城管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加大指导、检查、监督工作力度的同时,他们充分利用专业巡检、义务监督、考评考核等机制和措施,将“日检查、周汇总、月评比”考核制度落到实处,对不能按时限、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追责。建立奖罚机制,每月在新闻媒体公开评比结果,总评结束后,对前两名进行奖励,末位进行处罚。
8月11日,市城管局组织各区政府、城管义务监督员召开了“夏净”行动月考评通报会,会上通报了考评结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回放,并对下一步整治重点进行了部署。此次检查结果将作为“夏净”行动最后总评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将成为全市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虽然此次整治工作名称是“夏净百日攻坚战”,但经过近年连续对市容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特别是针对不同季节安排的“春风、夏净、秋扫、冬清”整治活动,使各专业部门、各区政府逐渐适应了全年“城管整治节奏”。各区、各专业部门已经做到了春季提前开始布置清理冬季积存垃圾、夏净整治市容市貌、秋季清扫秋菜垃圾和枯枝败叶、冬季清理冰雪全力保市民出行工作的“常态化”。也使佳木斯城市容貌、环境卫生及冬季清雪不再成为“老大难”。
为解决“管理人员少、管理任务多”这一困扰城市管理难题,针对城市管理涉及到的清扫保洁、乱贴乱画乱涂、型煤灰、建筑垃圾等“简单重复性管理劳动”,他们加大了市场购买服务进程,引进了专业清理型煤灰、散煤灰、建筑垃圾公司,延长了管理的长度和宽度。将“三乱”整治范围扩大到了全市所有街路,从源头治理“脏源”,取得了显著成效。
初秋,走进秋高气爽的佳木斯城区,蓝天白云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绿树成荫的公园、优雅温馨的小区、清洁靓丽的街道……所到之处无不给人以干净、整洁、舒适、祥和的印象。
曾几何时,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空中拉线、渣土垃圾随意泼洒、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也有损城市形象。如何破解这些久治不愈的城管难题,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于是,一个以治理城市乱象作为主攻目标的“夏净”行动,便在这座城市悄然展开并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且取得明显成效。
攻坚从治“脏”到致“净”
地处佳木斯市中心的前进区,商场林立、交通密集。全区27万平方公里,辖14条主要街路、38条巷道、20个社区。新玛特广场、火车站、客运枢纽,均在辖区内,每天人来车往。既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占、乱扔乱倒、乱悬乱挂的“重灾区”。该区现有城管执法队员81人,人均管理340平方公里,其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为创建文明靓丽的新城区,区委、区政府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管理难点,细化了“夏净”行动实施方案,铸就城管利剑,斩除痼疾顽痈。
为整治乱涂乱画乱贴的“城市牛皮癣”,该区在充分依靠专业清理队伍清理的同时,又发动社区街道干部,大打人民战争。入夏以来,全区共出动1000余人次清理社区楼道的野广告。共清理20个社区野广告近5000余处。区城管分局还利用“呼死你”语音追呼系统,顺藤摸瓜,严厉惩治野广告行为人9279个,追停电话556个,使“三乱”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为整治街路“五乱”,这个区自六月份以来,先后三次对长安、中山、西林、顺和、和平、站前、安庆等主要街路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整顿,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车辆60余台次,共清理占道商贩3230余人次,露天烧烤142处,室外大排档135处,门前堆放840余处,乱悬乱挂890余处,取缔劳务人员占道560余人次,废品站7处,确保主要街路畅通无阻,整洁有序。
为了方便群众生活,他们又采用疏堵结合的方法,适当开放一些背街巷道占道摊位,做到既不影响市容环境,又方便了群众。
斑驳陆离、掉漆缺字的牌匾广告、蜘蛛网状的空中拉线等“视觉污染”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前进城管分局,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站。他们围绕市区开展的墙体楼体改造,先后对杏林、长安、站前、桥南、沿江等区辖街路墙体牌匾广告进行改造,共清理牌匾101块,更新68块,改造牌匾总面积达798.63平方米。牌匾广告做到分门别类,整齐划一,同时梳理空中拉线21处,做到面目一新。
针对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沿街撒落问题,他们努力从源头抓起,堵住出口,先后对唐人中心、0454街区等基建工地现场监督,要求渣土车辆严格密闭,加盖苫布,一经发现撒落,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针对运输车辆渣土车辆常常在夜间作业这一规律,他们实施错时管理,夜间执勤蹲点监察,从而保证了不失察失控。
在百日攻坚战期间,该区共处理投诉电话460余件,处理率达百分之九十九,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前进区的成功实践正是佳木斯“夏净”行动取得成效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日前,记者踏访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处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整治场景。在长安、友谊等主要路段,工人正在对公交站亭进行维修、喷漆;在西菜市,年久失修的路面正在重新铺装;在中山、西林、光复、和平、站前等主要街路,城管执法人员正对占道商贩进行拉网式清理……
一片片裸地被绿化、硬化、一条条“空中拉线”被整治、一个个违章建筑被拆除……
截至9月20日,全市裸地整治面积30万平方米;牌匾共完成48栋楼,404块牌匾,4511.6平方米;清理三乱654354处;取缔室外烧烤、不合格排档255处;检查各类车辆902台次,查扣非法营运车辆72台,处罚大型违规车辆28台次;新增停车泊位2489个;维修果皮箱334个;市民举报车外抛物问题36次,核实奖励9个;投放垃圾桶1000个,清运垃圾117099立方米,维修改造补建公交站亭245处......
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具体的。透过数字看得到的是佳木斯市容市貌的可喜变化,而感受到的则是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为百姓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坚定信心。
“夏净”净化的不仅是环境
“夏净”百日攻坚战中,不仅各职能管理部门“动”起来,社区居民也都踊跃参与,真正做到了全城在行动。
8月24日,记者走进整治后的长安社区,目之所及无不干净整洁。居民推着婴儿车在小区内悠闲散步,树木吐翠,微风拂面,让人心情不由地变得轻快起来。
“在整治前,小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垃圾多、杂物多、三乱多。”记者见到长安公共服务中心党工委副书记刘长海和长安社区主任陈玉玲时,他们正穿着工作服在小区铲除“野广告”。刘长海告诉记者:“‘夏净’行动开始后,我们社区所有人员,每天下午都要在这里义务劳动,没有休过一个休息日。”
在长安社区,“夏净”行动早已成为很多居民热议的话题。居民于丽华说,现在社区的环境卫生是越来越好了,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都那么干净、整洁,很难看到落地垃圾,这和社区居民“总动员”不无关系。
社区成立了“夏净”工作小组,每位社区工作人员都分片包干,发动居民清扫垃圾杂物、清理野广告、刷新墙体、补充绿化,把社区卫生细化到每一个人。“‘夏净’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心甘情愿参与。看着小区变得越来越漂亮,咱居民也生活得更舒心。”居民王晶琢发自内心的表白也道出了居民的心声。
“夏净”行动之初,佳木斯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纷纷开辟专栏,全方位、多视角报道“夏净”行动的进程,努力营造全民动手、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他们与移动、电信、网通等公司合作,适当增加短信、微信等媒体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并随时通过各类媒体,表扬先进、批评后进,曝光反面典型,营造整治氛围。
与此同时,按照“夏净”行动与“德润佳木斯”主题实践活动相关要求,组织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广泛开展爱护环境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班会、社区讨论和志愿者走上公交车开展文明出行、爱护环境宣传等活动,引导大家自觉做到不乱抛垃圾,做文明的好市民。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随着“夏净”行动的不断深入和市容环境的改善,市民的行为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随意乱丢、乱扔、乱倒现象明显减少。市民排队上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等文明行为正成为自觉行动,踩踏绿地、跨越交通护栏等陋习越来越少。
佳木斯市委书记王爱文认为,“文明创建不能仅仅停留在整治城市环境卫生和改善城市面貌,更要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物及人,把文明创建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正能量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中,提升市民整体综合素养,打造城市文明核心要素,将文明城市创建再升级。”
水本无形,势使之然。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又是促进文明创建,巩固创建成果的核心要素。以文明创建提升市民素质,市民素质提升又巩固创建成果,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守护文明的特色城市风貌和文明创建新常态。
这也许是“夏净”行动取得的更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