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3日讯 (苑国凯 实习记者 周秘 记者 雷蕾)杨桂玲在单位热心本职工作,是公认的业务能手;在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团结邻里,包揽家务,是一位懂大义、明事理的“贤内助”。正是有这位“贤内助”的大力支持,使得丈夫曹文玉全身心扑在公安交管事业上,先后10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交通监理系统和公安交警系统交通管理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公安系统十大新闻人物、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被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授予“先进基层队长”称号。他所在的大队被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授予“2011年度全国公安优秀基层单位。”
相夫教子全心支持丈夫工作让人们佩服
曹文玉1989年调入原绥化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从那时起杨桂玲洗衣服的次数增多了,杨桂玲说:“交警代表城市形象,我从来没让他穿过脏衣服上岗”,她把警服洗的干干净净,熨烫的板板正正。在北林区工作、居住的中老年人都记得在20多年前北二路有一个戴着白手套、指挥手势规范的年轻交警,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曹文玉一心扑在工作上,业绩突出,工作能力超强,后来逐步被提拔为副大队长、大队长。权利大了,求的人自然就多了,肇事的、违章的在交警大队的办公室通融不过去,有的人就千方百计找杨桂玲给说清,杨桂玲一律挡驾。自从曹文玉提拔为副大队长,杨桂玲就对他说:“家里的门我是给你把得严严的,你在外面要是收礼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可要自重啊。”
今年春节刚过,杨桂玲一个多年没见的娘家亲戚突然登门,原来他开套牌车,被交警队发现了。杨桂玲对亲戚说:“你就不要张这嘴了,免得亲戚间都不好意思,怎么处理就怎么接着吧。”结果按规定被罚款5000元,扣12分。
孝敬公婆撑起一个美满家庭让人们敬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多少年来,杨桂玲传承着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不为家事分心,她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孝敬公公,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每顿饭她总是先要问问婆婆公公想吃什么,挑他们最喜欢吃的去做。亲朋好友家的礼尚往来都要先听听公婆的意见,让他们感到在这个家有地位,说话算数。
8年前,78岁的公公检查出肝癌晚期,活了18个月,杨桂玲护理18个月,后期每半小时要给他的胳膊腿按摩一次,闺女儿媳轮流按摩,可是老爷子说杨桂玲按摩的最好,因此按摩这项护理任务大多由杨桂玲承担了。
人们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理。杨桂玲自结婚以来,从未与婆母红过脸拌过嘴,公爹病逝后,婆母心里孤独,她就每天带婆母出去遛弯,每周带婆母洗一次澡,一起洗澡的看见她们娘俩的亲热劲,问杨桂玲:“是你娘家老妈吧”,老太太骄傲地告诉她们:“这是我儿媳妇”。听了这句话年老的投来羡慕的目光,年轻的投来敬佩的眼神。
邻里和睦化解交警家庭矛盾让人们折服
杨桂玲保持着贤妻良母的古典美德,她不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前些年实行单位建家属楼时,北林交警大队也建了家属楼。住在一个楼里大家熟悉了,年轻的有的叫杨桂玲嫂子,有的叫杨姐。一个家庭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杨桂玲善于融洽地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豁达、开朗、善良,有的两口子打架了,民警家属就来找她杨姐出气、找嫂子评理。看大门的说:“时常听其他人家打架,怎么没听见曹文玉家打架”,这让杨桂玲劝架很有说服力。
有一个交警年轻时两口子经常打架,杨桂玲也记不清劝过多少次了,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女的想不开竟然喝了药,杨桂玲从7楼把她背下来送到医院的。现在这对夫妻都已过知天命之年,提起往事很后悔,他们说如不是嫂子我们早离婚了,真不知怎么感谢啊!北林交警大队一位家属杜女士说:“没有杨嫂子,这两口子的家早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