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库尼岑在发言中说,他生于1948年,和同龄人一样,能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纯属偶然。据统计,1941年-1942年间,在奔赴前线的俄罗斯年轻人中,每一百人中幸存下来的只有3人,其余97人都惨遭杀害。

沙俄文学,多民族的苏联文学从最初就渗透着反法西斯的激情。法西斯就如同俄罗斯民族意识形态的对立面。法西斯主张的民族主义、民族特殊性理论、一个民族和种族高于人类其他民族的荒谬思想是与俄罗斯的民族思想与文化完全相悖的。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人民已经学会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俄罗斯人没有奴役或消灭其他民族,没有像在西欧和北美一样直接将原住民赶入不毛之地,而是将其他民族纳入统一的“大家庭”,慷慨地分享面包和文化。
由列夫•托尔斯泰开启的“战争与和平”这一俄罗斯经典文学主题是俄国文化与民族意识的道德宣言,它决不允许一个民族凌驾于另一个民族之上。这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基督徒的胜利,毕竟战争是全人类的悲剧。
近来总有人企图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企图抹杀苏联为伟大胜利做出的贡献,有时甚至是完全忘记俄罗斯所付出的一切。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到波兰再到德国,苏联的纪念碑,苏军的烈士墓屡被拆除或遭到破坏。
今天,很容易发现一些蓄意奴化人类的企图,从整代人的意识中抹去历史记忆的企图。目的就是,将广大群众变成“世界新霸主”的痴奴。这个世界能完全能意识到企图通过偷换历史、民族、氏族记忆,利用统一的谎言与虚幻的替代品来逐渐奴役人民的危险性么?
为许多民族所纪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已经被一些不参照事实与档案、只顾肆意篡改20世纪历史的人锁定了目标,他们牺牲历史只为满足眼前的利益。今天这一情况在乌克兰尤为显著,俄罗斯对此感到痛心和遗憾。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相信,视祖辈为民族珍宝的人民,有着千年乃至数千年历史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伟大孔子的这句名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