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涅娃在发言中说,近十年,中国和俄罗斯的联系和合作不断扩大,哈尔滨俄侨文化的研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友谊使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紧密。因此,两国在历史、现实中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研究对全方面发展俄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哈尔滨作为俄侨在远东和东南亚的主要活动中心,在俄罗斯侨民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早在十月革命爆发和内战引起的俄罗斯移民热潮到来以前,在此就有修建中东铁路的俄罗斯侨民,这里形成了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俄罗斯人的传统、风俗,当然,这也对俄罗斯人社会文化的适应产生了影响,对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人不仅保存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财富、语言环境,而且还在异国文化条件下,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绘画、建筑、音乐等形式的文化遗产,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他们也接受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艺术和风俗。
我收集了100多种各式各样的文件、照片、物品以及曾居住在哈尔滨或现在居住在哈尔滨的
“老哈尔滨人”的回忆录。所有这些材料都被用来举办展览、录制广播和电视节目、编写科技和科普文章。现在一部分材料被转交给了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博物馆,另一部分被转交给了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国家档案馆。人们正在系统的整理这些材料,并继续开展着这些材料的研究工作。我们计划着根据时间脉络将这些材料整理成册。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生长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人带着爱和温情去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各种节日、春季舞会、俄罗斯文化日、自己的中国朋友和中国的自然风光。
我想指出的是,中国人在保存我们同胞记忆这方面的态度,使我们十分敬佩。中国旅行社总是为参观旅顺港的俄罗斯墓地的游客准备好献花和伏特加,使我们能为在20世纪战争和冲突中献出生命的烈士们致以敬意。
我想说,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老哈尔滨人的根,无论怎样的距离都无法将他们分开,他们将始终坚守着同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