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文艺》主编夏忠宪:六十年的眼泪
2015-10-07 15:39:3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本次合作交流会以“战争与记忆”为主题,通过对中俄两国战争文学、艺术作品的探讨,展现中俄两国的传统友谊,尤其是黑龙江与俄罗斯之间的深切情意,阐释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其在文学、艺术表达上的一致性。


  夏忠宪:我在此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我们《俄罗斯文艺》杂志不仅与俄罗斯新闻社、俄罗斯新闻中心、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出版了专刊,而且开辟了“我的俄罗斯记忆”栏目。此后多年里我们陆续收到来自各方的稿件,在这个栏目的文章里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则名为《六十年的眼泪》的故事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我们知道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耸立着17座苏联红军友谊纪念塔和57座苏军烈士纪念碑。见证了那段震撼世界的历史,也记录着中苏两国间的友谊和民族情感。中俄两国人民用鲜血凝结的友谊源远流长。其中,在大连的旅顺,有一座占地四万平方米、中国最大的外国人墓地,这里葬有202位在战争中帮助中国作战而牺牲的苏联飞行员,他们被秘密地埋葬于此,虽然苏联解体后已经向全世界解密,但几十年来由于中国人民的维护,得以完整保存。俄罗斯前总统和副总理及许多著名的将军元帅均来谒拜过。

  作者张小权记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9月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中,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苏联的60多位苏联红军老战士,在北京参加纪念活动后来大连参观访问。大连俄罗斯歌曲合唱团(成立于1995年)受大连市人民政府外办的委托全程参加了接待。在与老战士们联欢宴会中,他们的歌声感动了老战士。

  在后来赴俄罗斯访问演出时,大连俄罗斯歌曲合唱团准备募捐来资助飞行员烈士的遗属,并积极准备修墓。在俄中友协中央理事会第一副主席,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部部长瓦西里•伊万诺夫的介绍下,张小权等人来到莫斯科一所普通的公寓里,见到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妇人,她叫柳德米拉•尼古拉耶芙娜•济米娜。当她听说从中国大连来人看她就显得十分激动,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她颤抖着取出了一些照片和书信,其中就有她未婚夫伊戈尔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她向大家讲述了这段整整尘封了近六十年的动人故事,那是她牺牲在战场而埋葬在中国旅顺的未婚夫伊戈尔•伊里奇•特洛伊茨基,她怀念了他一生,用整个生命陪伴他,走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

  她用颤抖的手指指着信说,未婚夫伊戈尔从前线寄给她的最后一封信的结束语是用那时一首歌的一句歌词:“不要为我担心,我一定会活到婚礼那一天——娶了你,拥抱我的心爱的新娘。”当年她18岁,伊戈尔28岁,当时济米娜刚刚读完中学,考上了心爱的大学后去莫斯科郊外乡下姨妈家度愉快的暑假。就在那里,她认识了伊戈尔,当时他们可谓一见倾心。他们有过许多书信往来。济米娜说:“我十分爱他,连我自己也没想到,我对他的爱情保持了终生,已经近六十年过去了,我还是那么爱他,现在我老了,更加思念他,我相信这会一直保持到我的生命结束……当时我们积极准备结婚,婚纱、新房都已经布置好了,部队已经批准待这次战斗结束就举行婚礼,可是我亲爱的未婚夫伊戈尔就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这是距离我们的婚礼仅仅七天的事情,听说这个消息后,我当时就难过得昏了过去。”

  “许多年过去了,但我的心中时刻记着我的未婚夫伊戈尔•特洛伊茨基,我朝夕思慕的愿望就是能去旅顺苏军陵园一次,在那里能让我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他墓前献上花,并深深地鞠上一躬”。

  当她听说大连俄罗斯歌曲合唱团准备募捐来资助她,并积极准备修墓的消息时,老人感动得呜呜哭着,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她后来在信中写到“我感谢所有的中国朋友们,他们没有忘记为中国和朝鲜牺牲的苏联军人,保护着旅顺三里桥苏军墓地”。

  一年以后,俄中友协的亚历山大•柯瓦里从莫斯科来到大连,他从万里之遥带来了济米娜亲手做的一束美丽的绢花。由于年代久远,几十年风雨的侵蚀,墓志铭已经看不清楚,张大贤教授和张小权不辞千辛万苦顶着风雨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长时间地弯腰,最后都累得躺在墓地里,终于在旅顺一望无际的墓群中辨认出了伊戈尔的墓,用先前准备好的墨汁,仔细地沿着俄文描绘,共同献上了这束花。

  亚历山大•柯瓦里来大连前,济米娜恳请他从伊戈尔的墓前取两把泥土带给她,将来能与她的骨灰合葬在一起,以告慰自己苦苦相思了一生却没能厮守一天的恋人,实现今生来世永远不分离的誓言。后来得知,伊戈尔墓前的泥土带到莫斯科后,接过泥土的济米娜像见到了久别的爱人,一下子将装有泥土的袋子紧紧地搂在胸口又颤抖地贴在脸上……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确实是由血泪凝成的,应该由后代人记住并千秋万代传下去。

  每当我们想到这段应当永远记住的小故事曾经被尘封了近六十年,这时我们的心灵都会感到一生从未有过的震憾,热泪盈眶。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