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俄罗斯文学报》驻北京特派记者谢丽万诺娃: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2015-10-07 15:41:45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谢丽万诺娃在发言中说,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远比战略伙伴关系,远比基于经贸关系与文化交流建立起来的关系更加长远。从深层意义上讲,这是我们需要世代铭记的历史,是我们祖辈与父辈用鲜血浇灌出来的历史。2015年,时逢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伟大胜利70周年,这一年将在我们的历史史册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这一伟大胜利也开创了俄中两国交往历史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俄两国人民为此也做出了巨大牺牲。3500余万中国人、2000余万苏联人为夺取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巨大的代价将我们两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并将永久地固化在我们两国人民的记忆中。时隔70年,记忆犹新。到访中国时,我多次体会到这一点。

  回想起我访问大连和旅顺,不能不提到旅顺的苏军烈士陵园。在这座陵园的前一部分中,埋葬了1万名牺牲在解放中国东北战场上的苏军将士。他们为帮助中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陵园的入口处是一座高高耸立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我刚刚迈进陵园,就见一位年轻人从值班室迎了出来,见我是俄罗斯人,便用俄语与我打了一声招呼。

  简单寒暄过后,我得知他是一所中国高校俄语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有俄语情节的关系吧,他对俄罗斯非常感兴趣,也很喜欢俄罗斯。他对二战历史,特别是苏军陆军、空军在中国东北作战的历史有深入研究。他对这里的每一座陵墓了如指掌,他负责这些陵墓的日常维护,收集牺牲将士的信息资料,寻找他们的亲属,并保持通信联系。他自豪地告诉我,他已经找到了许多烈士的亲属,其中一部分人找到这里,就为在墓前给自己的亲人深深地鞠上一躬。

  说实话,我被他的讲述震撼了。他引导我瞻仰了陵园里的烈士墓,讲述了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的不凡经历。这次邂逅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当时想,如果中国的青年人中有像我的这位新朋友的一样的志愿者,无怨无悔地从事着这项繁重的、但又如此神圣的工作,这说明,历史没有被忘记,我们祖辈、父辈抛洒的鲜血没有白流!

  还有一次会面是我不能忘记的。我在北京见到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国人,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上世纪40年代的苏联度过的,时值卫国战争爆发,他们度过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一批中国儿童被转移到苏联伊万诺沃的国际儿童院,他们在那里留居和学习。苏联的卫国战争爆发后,56名年龄大些的孩子上了前线,其中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他的俄文名字叫谢尔盖,那时国际儿童院里的中国孩子都有俄文名字)。当年,毛岸英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的连长。当时生活在孤儿院的还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朱德、刘少奇等人的孩子。我曾有幸推介过这些人撰写回忆录俄文版,他们在书中记述了自己的父辈和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最后出版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回忆录系列。这套书的策划,当然不仅仅是策划,还有筹备出版都要归功于一个人,也经历过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磨练的阿纳托利•李(李多力—译者注)。这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俄语讲得棒极啦,就像其他从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回到祖国的孩子一样,认为俄罗斯是他的第二故乡。蒙他的盛情邀请,我去了他在北京近郊的一处住宅,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四合院,山墙上是一幅壁画--俄罗斯画家瓦斯涅佐夫的《三勇士》,室内也挂着俄罗斯画家的画作(阿纳托利•李还为一些中国画家订购了复制品),主人想为传统的中国建筑增添一些俄罗斯元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阿纳托利•李和其他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中国“孩子”从俄罗斯驻华大使手中接过了俄罗斯总统颁发的勋章。而5月9日胜利日这一天,阿纳托利和其他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中国“孩子”一起受邀到访莫斯科。阿纳托利还参加了名为“不朽军团”的红场游行,与俄罗斯人一起走过了红场。

  每次读到阿纳托利写的几段话时,我都会激动不已。例如:我们高举着中国抗日战争将领的肖像,骄傲地走在红场上,接受了检阅,而后和普京总统一起,走在“不朽军团”的队伍中参加游行。习近平主席坐在观礼台上。看到中国方队后,观礼台上的人都站立了起来。“中国,万岁!”“节日好!”“祝贺胜利!”观礼台上的人挥舞着小旗、肖像和鲜花,人人喜笑颜开。青年人跑到我们身边,拥抱着我们,和我们握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是英雄!是红场上的英雄!是英雄首都莫斯科的英雄!是我们第二个祖国的英雄!我们和俄罗斯人民在一起!全中国人民都通过电视看阅兵式,我的手机不断响起,我不停地接受着来自各方的祝贺!我们本来是代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出席阅兵式的,可结果却成了全中国人民的代表!我们参加“不朽军团”的游行向全世界证明:那就是中国和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胜利者。两国人民的友谊天长地久,牢不可破。

  我相信,阿纳托利会把这一切告诉他的女儿,而女儿又会把这一切讲给自己的孩子们听,就这样,代代相传。人不可能长生不死,可艺术、文学,尤其是诗歌却能永存于世。它们是我们所有经历的最好保存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