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省委召开全省现代农业改革推进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精神,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任务,深入推进“两大平原”改革试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这对于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省围绕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积极推进“五大创新”,坚持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业改革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农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释放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安全优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我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保持大局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产业升级压力、资源环境压力、农民增收压力、财政支出压力以及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等也在不断加大。农业发展形势的这些深刻变化,都在倒逼我们调整结构。如果还是靠传统方式去发展农业,龙江农业优势将逐步消失,甚至会变成负担。如何在困难与挑战中继续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责任,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如何在连年丰产增收后稳住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抓手。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迅速,保持了增产增收的好势头,但农业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等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我们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把优势作物调强、把区域布局调优、把经济效益调高,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坚持市场导向,依靠改革创新,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紧紧依靠农业科技来调整结构。在实际耕作中实施“三减”,逐步实现“三不用”,把绿色生态农业规模搞上去,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切实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要扎实推进农业经营创新和产业发展。改革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于破解农业发展压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积极鼓励、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保护农民权利为核心,探索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群众。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改变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为突破口,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和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构建起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充分释放农业发展活力。
要努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现代农业越是蓬勃发展,越是需要健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不断满足多样化农业生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农民利益。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创新支农保护政策,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农业科技服务,搞好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切实解决田间地头与市场端头直接对接问题。尤其要利用“龙江丝路带”建设机遇,加快龙江绿色食品走出去步伐。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新型业态发展,建设并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平台与品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牵引广大农民实现“在宽带上增收、在键盘上小康”。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和农村职业教育,造就更多优秀“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带头人,培养更多会种地、善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当前,正处于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关键节点,深化现代农业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锐意进取,狠抓实干,进一步深化“两大平原”改革试验,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努力实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突破,不断开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