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服务商王总:一件包裹通关由5天缩短到10分钟
2015-10-12 12:08:52 来源: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0月12日讯 “电商办”:

  对俄电商交易

  去年拿下5.6个亿

  “这样的成绩相当了不起,

  一切都靠实力说话”

  “忙”,是这条位于龙江丝绸之路东部经济带上的参与者们共同的特征。那些终日奔波的政府要员、企业老板、项目负责人难有闲暇停下来,平静地接受一次采访。

  采访绥芬河市电商办,几经周折,这让记者多少有些意外。据记者了解,“电商办”这个机构在我省仅绥芬河市独有。它成立于2013年1月,科级单位。虽然是独立机构,但人事编制尚未落实,挂靠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任由质监局长兼任。不过,在当地,电商办主任这个职务,却被人“高看一眼”。“涉及经济领域重大决策,电商办主任有足够的话语权。”当地政府一位官员说。

  一个看似配角的“电商办”在绥芬河有着如此地位,为什么呢?

  “跨境电商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电商办功不可没。”电商办小李自豪地说,眼下,绥芬河已经拥有网上店铺7286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其中微商1700家、网络代购商1300家、网店4286家、区域化特性化自建平台33家,电子商务物流企业198家。电商数量占实体店的20%。对俄电商,去年拿下5.6个亿。“对于一个人口不足15万的县级市,这样的成绩相当了不起,一切都靠实力说话!”

  “时间就是金钱,这速度是多少商家梦寐以求的”4月22日18时,跨境电商海关通关平台服务大厅内灯火通明。大厅里满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人只有“王总”一个。

  被称为“王总”的是绥芬河新一代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王岳军,他们是专门为电商提供服务的。王总说,刚刚入驻绥芬河不到一年的新一代公司在绥芬河“干的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事”。他们承担搭建并开通的全国第二个跨境电商海关通关平台,“从专业对俄电商角度讲,是全国第一个。”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2015年4月8日,绥芬河跨境电商海关通关服务平台正式开通。电商包裹通关时间由原来的3到5天缩短到10分钟。王总说,“过去,一件包裹从国内到莫斯科需要45天,现在15天左右就可到达顾客手中;到海参崴过去需要半个月,现在最快四五天。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的通关速度是多少商家梦寐以求的。”

  电商李淑英:建购物网吸引2000多家企业入驻

  “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

  在绥芬河最大的俄货市场青云市场,记者看到不少俄罗斯顾客在实体店取网上订购的商品,还有不少俄罗斯顾客在实体店内看货后,准备到网上选购。对此,俄货店店主薛丽并不反感,现在网上“俄货店”基本都是绥芬河人开的,“今天买你的,明天买我的,不论买谁家的,都没出绥芬河这个‘大锅’。”

  王立国是绥芬河一家网店店主,俄语科班出身。两年前大学毕业开了一家对俄网店,开始生意寥寥,但目前,他的网店已有2000多款商品,每天向俄罗斯发货1000单左右。

  李淑英没有王立国语言上的优势,不过,她的实战经验远比他丰富。1991年,25岁的李淑英带着淘金梦从齐齐哈尔来绥芬河闯荡。从“小打小闹”到“一吨白糖换一吨钢材”,李淑英在绥芬河边贸刚刚兴起之时赚到了第一桶金。2015年1月4日,李淑英开办的绥芬河购物网上线运营,目前,已有300多家绥芬河市商户、2000多家企业在李淑英的平台开店。“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李淑英信心满满。

  与李淑英比,有着10年“卖俄货”经历的李大成属于“先知先觉”,他于2012年成立了绥芬河巨狐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李大成已经在“全球速”上开了22家跨境网店,还搭建了独立的跨境电商平台。眼下,他正在筹备让公司在“新三板”上市。

  电商办田副主任:

  开办电商学院

  解决人才短缺语言不通

  “政府也在积极谋划电商业的发展大局”

  电商办田副主任告诉记者,今年初,政府投巨资兴建的“中俄跨境电商产业园”已经投用,该产业园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中俄云仓”项目借助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将中国和俄罗斯的产品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金融机构等进行整合。使货物在绥芬河市仓储配送并过境,进而辐射整个俄罗斯。而开办电商学院项目旨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解决人才短缺、语言不通、技能不足等问题。“政府也在积极谋划电商业的发展大局。”

  采访时,绥芬河市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金波说,眼下,绥芬河边境贸易形式正在发生着新的变革,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贸易格局。跨境电商,已然成为这个百年口岸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变,已经看得见。

责任编辑:迟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