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0日讯 10月17日,记者通过走访我市几家大型商超发现,只有少量柜台在显眼的位置摆出针对中老年顾客的宣传,与之相反,商家们对10月31日西方万圣节的营销力度却力压重阳节。
重阳节氛围有点“冷”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除个别店铺围绕重阳节搞了一些活动外,利用重阳节推出促销活动来争取老年客户的商家非常少。
“重阳节?我们店没有什么促销活动。”记者随机走访了10余家商铺,听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回答。
一些老年人感慨,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过洋节,传统的“老人节”显得有点冷。
龙凤商场一名销售员告诉记者,“商场内有部分专柜销售老年人穿的衣服和鞋子,但没有专门为重阳节所开设的活动专柜。”
不仅商超对重阳节表现冷淡,每每在母亲节、情人节等节日都能赚得盆满钵满的花店,也没有任何活跃迹象。
“重阳节来订花的人很少,相比母亲节要差很多。”龙凤大街花玉鲜花礼品店老板告诉记者,送老人一般用康乃馨、百合、满天星、茉莉的居多,最近到花店预订鲜花的人里,只有极少一部分是专门为父母选的。
万圣节主题促销“火”
相对于冷清的“银发市场”,将于10月31日到来的万圣节却成了吸金利器。
很多大型商场都为即将到来的万圣节做足了准备,纷纷开设礼品、糖果、面具、服装专柜,此外还在很多其他展区布置了各种怪兽人偶、南瓜灯等摆件烘托气氛。有的商家为了炒热万圣节的气氛,会在商场内不间断地用广播播放关于万圣节的起源、演变等内容。
为了迎合消费者,很多咖啡厅也为此推出魔鬼、南瓜造型甜点,不光博人眼球,价格同样不菲。据介绍,这些甜点会比普通造型的甜点更好卖。
“土节”为啥斗不过“洋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社会和家庭对传统节日重视不够,是导致商家冷落重阳节的主要原因。“适合老年人的消费品本来就不多,内容款式也一成不变,平时就卖不上高价,所以厂家也没有节点促销的打算。而万圣节的消费群体大多是孩子和年轻人,消费能力远远高于老年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某百货商场的负责人如是说。
儿童节,父母会给孩子购买喜欢的礼物;父亲节、母亲节,子女会对父母表达感激之情;情人节、七夕节是爱人的节日,也是年轻人乐于花钱制造浪漫的,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捞金节点”。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重阳节的重要性无法与这些节日相比,再加上老年人一般都比较节约,不愿意多花钱,能带给商家的利润较小,所以多数商家不愿意投入大量精力炒热重阳节。
除了商家的逐利因素,重阳节受冷落,也凸显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淡漠,而这也是多年来社会及家庭缺乏引导的后果。据记者了解,许多学生并不清楚万圣节的意义,只是似懂非懂地迎合。在万圣节前夕,不少学校和幼儿园还专门为家长布置了作业:做南瓜灯、开化装晚会等,而家长不管愿不愿意都得硬着头皮接受。
有教育专家指出,重阳节是弘扬传统美德的不可多得的载体,是有着感恩意味的传统节日。幼儿园大搞洋节活动,不如教教孩子如何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