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20日讯 近日,记者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康金镇东腰村看到,一座巨大的能容纳3万吨玉米秸秆原料的库房已经建成,今冬将开始储备原料。项目公司的生产工厂也在紧张建设中,一座混凝土工厂已经建起来,将为该项目建设服务。
据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是黑龙江建业公司和丹麦一家公司合作建设的年产120万吨纤维素乙醇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将建设40个原料库,能装下150万亩的秸秆作物。公司今年将建成21个原料库房,现已建成5个,其他的都在建设中。公司现已完成投资两亿元,工厂将在明年春天完成建设并投产。
该公司董事长王建业告诉记者,全面利用秸秆这一宝贵资源的技术已成型——从纤维素乙醇到有机肥料的全产业链技术将对我省农村产生巨大影响。公司项目是以120万吨秸秆为原料,产出核心产品30万吨纤维素乙醇,其产业链伴生或后续产出10万吨木质素、5万吨生物肥、5万吨酵母饲料、2亿立方米的甲烷(沼气)、30万吨二氧化碳制成30万吨干冰这样全产业链的六种产品。该产业链将120万吨各种秸秆一次吃干榨净。
据了解,该高新技术引自丹麦,其秸秆制作纤维素乙醇工艺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国内利用秸秆生产乙醇的比例是1:6以上,而该项目3.5吨秸秆制作1吨纤维素乙醇及5种副产品的高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规模投资为21.1亿元,分两部分,一是核心纤维素燃料乙醇及5种副产品、利用沼气发电等,建设资金17.5亿元,二是秸秆收、储、高科技处理设施及基地建设,资金3.6亿元。预测综合利润率达到40%。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