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生态绿色时尚环保 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森工展团侧记
2015-10-23 11:12:4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23日讯 随着2014年4月1日我省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省森工总局抢抓机遇,突出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向生态建设、绿色食品、森林旅游、境外开发转移。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初步成效在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上得到了呈现:“对接合作——丝路经济带新机遇”,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的实施,森工黑森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境外开发、林产工业精彩绽放。

  本届博览会上,森工共签订合同、意向合同、在谈项目57个,项目总金额237.1亿元,主要涉及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林产工业、境外开发、北药、物流等产业。博览会期间,海林林业局、海林市政府与黑龙江中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协议,拟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中国林海雪原国际旅游度假区”。

  跨境合作 再造“海外森工”

  受省森工总局邀请,俄罗斯犹太州政府代表团团长、犹太州州长维尼科夫•亚历山大•阿罗诺维奇亲自率团参加本届博览会并访问了森工总局,双方还一致同意:在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在木材精深加工、苗圃建设、农业、蜂产品加工、旅游等领域扩大合作,特别是着手在犹太州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内,谋划建设地板、家具、刨花板等生产线,力争在短时间内将园区建设成中俄双方跨越式经济发展区,享受双方扶持政策。

  再造“海外新森工”,是省森工总局根据我省“龙江丝路带”战略布局,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届博览会,龙江森工以一张“森工境外园区规划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森工近几年境外开发合作的丰硕成果。

  随着黑龙江省建设“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森工进一步明晰了沿边开放和海外开发的思路,紧紧抓住毗邻森林资源丰富的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积极发展对俄林业合作,依据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地缘优势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不断寻求促成中俄双方的战略合作。他们制定了“走出去”战略,即: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举措;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聚焦龙江丝路带、加快建设新森工”作为主题行动。在这个战略指引下,森工总局依托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整合资源、资产、人力优势,联合耐力集团等多家民营企业在俄共建了产业园区、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项目,全面推动了对俄开放的战略升级,实现了境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多元化经营。其中,与犹太州共建的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下辖阿穆尔园区、帕斯科沃园区和伊曼园区三个木材加工园区,集森林培育、采伐、木材加工、家具制造、资源回运于一体,功能上三大园区既各有侧重又产业互动,实现了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建设。到2014年已有14家企业入驻园区,生产的胶合板、百叶窗叶片、地板、彩钢板、卷材、钢结构等产品畅销俄远东,深受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今,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已是犹太州中俄合作的重点项目,今年4月,还被中国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文确认为国家级境外园区。

  目前,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正在申办俄罗斯远东14个跨越式发展区,争取享受资源分配、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俄方优惠政策,积极将森工打造成对俄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桥头堡。

  森工的境外发展,不仅解决了林区停伐后“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问题,也让森工固有的资源、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重新发挥作用。展会上龙江森工在象征飞翔的展牌上打出了“再造海外森工”的字样,提出了目标,也开启了在境外再造一个新森工的新征程。

  黑森产品 刮起“绿旋风”

  本届博览会,“黑森”共有12大类1100多种绿色特色食品参展。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宣传后的“黑森”品牌,因其返璞归真、质量优良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蓝莓花青素”作为高端产品,首次亮相。花青素是纯天然的抗衰老的营养补充剂,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出二百倍。展台上,24支装紫色液体的口服瓶,排列有序地躺在精致的白色礼盒里。这就是属于保健食品类的、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的、可有效抗衰老、养颜、防癌、保护视力的口服花青素。

  “石板米”因为产自镜泊湖区域,生长在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岩浆凝固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成为历朝贡米。由于熔岩台地散热缓慢的特点,使得水稻吸收营养成分,成熟度高。正是这些优良条件的珠联璧合,使得镜泊湖大米具备了举世无双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紫苏,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植物,它具有护肝养颜、降血脂、血压等功效。在紫苏系列产品中,尤以紫苏月饼为最,他们把紫苏籽作为佐料添加到馅中,绵软细腻的口感,深受消费者欢迎。

  位于长白山脉、完达山肯特阿岭南麓的八面通林业局枯河沟经营所栽植的“林下人参”,全部种植于适合野山参生长的密林处,采用模拟原始天然的人工种培技术,不施任何肥料和农药,与野山参有同样的品质和价值。目前,“林下参”价格三年翻了三番还供不应求。

  “百药之王”西洋参含片亮相。在穆棱林业局,有一片东北林区最大的天然红豆杉自然种群,这里树龄有800多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在东北林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块野生东北红豆杉集中分布区。西洋参就是种植在这片红豆杉保护区中,无污染、绿色的生长环境,使得“在秋冬季食用最为适宜,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亦可提高免疫力,远离秋冬常见疾病”的西洋参,有机、健康。

  灵芝作为中国养生界的“仙草”,以显著的保健效果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黑森”灵芝工艺品,吸引了消费者。参展商介绍,这灵芝是真的,特意做的造型,既可作为盆景观赏,也可作为药材食用,两全其美。

  休闲食品新宠——菌类脆片。杏鲍菇脆片、香菇脆片,成了本届博览会黑森绿色食品家族的新成员。

  将绿色食品系列开发、精深加工、摆脱原字号、产品向“娱乐性”方向开发,让林区资源走上精深加工之路。

  于是,一朵小小杏鲍菇、香菇,摇身一变成了电影院、公园各种休闲娱乐场所的新宠。

  2014年,黑森产品实现了产值50亿元。借助本届博览会,省森工总局再次把“黑森”品牌推向世界经贸的舞台,用“绿色消费,健康生活”向100亿的产值发起了冲刺。

  互联网+文化韵森工魂

  本届博览会上,森工展区文化展位首次亮相:镌刻着森工历史的森林小火车、描绘精致的漆器、入木三分的民俗工艺品、颇具文化底蕴的“木厨房”……

  展位旁,一块印有“扫一扫,轻松得礼物”的二维码宣传板前,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电脑屏幕,演示如何在扫出的网站上购买产品。这是绥棱林业局创办的网上“龙江文化产品交易中心”。龙江文化产品交易中心,是立足龙江、走向世界的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它以“提供交易平台,促进本土资源发展”为核心,吸纳包括森工在内的诸多品类文化产品驻留。目前,已有来自全国的153家企业入驻交易中心,通过浏览网页,可一目了然所有加盟厂商的信息。

  把厨房里冰冷器皿的碰撞声,幻化成带着年轮、刻着历史、散发原木清香的碗盘、米桶、酒架、饺子宴厨具……厨房里的那些事就温暖了许多。坐落在东方红林业局工业园区的众孚木业有限公司,将厨房用木制品、文化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木制餐桌、菜板、米桶米缸、饺子专用具、红酒架、宝宝碗、牙签盒、碗盘勺等20个系列产品,诠释了一个颇具文化意味儿的原生态木艺厨房,原木清香沁人心脾。木艺厨房的用料,全部采用俄罗斯寒带水曲柳、红皮云杉、枫桦等珍贵木材制作而成,经过中医药处理,具有抗菌、保健、抗癌等功效。总经理程刚还为这些木艺产品起了独具匠心的名字:全家福饺子厨具、金鸡组合菜板、财到旺墩刀组合、结婚菜板,满足了各类人群、各种场合的不同需求。程刚说:“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用具的层次也要提高,木艺厨房不仅带给人们健康,更传递了一种文化,将冰冷的厨房变得更加温暖。”

  文化上展厅集中了森工林区文化创意资源,整合旅游纪念品,展示了森工人的文化精神风貌。

  近几年,森工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中国雪乡被评为“黑龙江文化产业十大品牌”,亚布力、山河屯、沾河等林业局也充分利用各自的旅游资源,大打文化牌,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森林旅游节、滑雪节、国际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通过推动群众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培植和发展文化产业。森工各林业局还陆续建设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电子书屋等文化设施,不断增强公共场所的文化传播功能。绥棱林业局局址内的文化园景区、鼎盛园、民俗一条街等主要景点,弥漫着这座林区小城浓浓的文化气息;兴隆林业局冯仲云图书馆的成立,对缅怀抗战先烈、继承抗战精神有着标志性的纪念意义;桦南林业局装修一新的职工俱乐部,十五六个业余文艺团体等,都犹如一粒粒文化种子,盛开在林区大地上。书画摄影协会、舞蹈团、轮滑协会、中老年合唱团等等,这些来自林业局职工自发组织的队伍,每个月甚至每一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泛的群众性文化生活,已经成为森工林区一道亮丽风景。

  在森工,文化铸魂,正释放着无限动能。

  环保时尚林产工业新追求

  “整合绿色资源,实现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在本届博览会森工参展的产品中,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森工转型主流。

  绿色小喷雾,实现产业新升级。一支口红盒大小的绿色盒子、外包装图案用绿色树叶做底衬,散发出浓郁的森林气息——森林旅游“喷舒牌皮肤抑菌液”。这是兴隆林业局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喷雾产品,主要成分是产自林区的北药——虎杖。这款喷雾无毒副作用,对手气、脚气、蚊虫叮咬具有独特作用,曾在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这款绿色喷剂——喷舒,实现了“原字号”产品向精深加工的产业延伸,促进了产品提档升级。

  蒿草变成筷子,绿色环保升级。方正国有重点林区招商引资的哈尔滨丰和方林草本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草本筷子,采用林区内蒿草、柳条、苕条等灌木条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生产出的一次性卫生筷子,让在森工林区广袤的土地上生长的大面积蒿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使命。草本一次性筷子的产生,无异于一场“革命”。根据统计,全国有2万家一次性筷子生产企业,年生产一次性木筷子约800亿双,年消耗木材约45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00万棵20年树龄的大树。而蒿草筷子,其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仅为木材一次性筷子的50%,既能做到保护森林环境和自然环境,又能降低产品成本,实现绿色与环保双赢。

  老船木,它的前世是一艘大船;它的今生是船木家具。它已有一点斑驳老旧、充满历史沧桑的桌椅形态,静静地躺在那里,任人品读。身为林业子弟的王彦博把他的创业之路搬回了家乡——大海林林业局,在工业园区开设了船尚木品家具厂,专营船木家具的制作。船木家具没有五金件,全部为榫卯结构,林区林产工业工人的老手艺在这里重现青春,它们的制作者多为55岁以上的技术工人,森工林区特有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工人为这一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国船木家具厂150家,黑龙江仅此一家。

  林口石材造冰壶。冰壶的原材料要求考究,它是由花岗岩石,经钻石研磨制成,价格极为昂贵。比较好的壶一套售价为13万元左右,一般的一套也需要6万元左右。林口林业局石材公司带来的石质工艺品,除冰壶外还有惟妙惟肖的金蟾石、厚重逼真的石书。目前,林口林业局石材公司2014年投资1000余万新建的石材加工厂已投入生产,其产品可辐射我国北方大部地区,与福建水头石材大市场遥相呼应。

  东方红林业局的木艺厨房用品,是森工展区一个亮点。创意新、实用强、设计巧妙、工艺考究、雕花别致,兼具实用与观赏性的木质米桶、酒架、宝宝碗、牙签盒等20个系列100多种产品,令人应接不暇。津巴布韦大使在程师傅木艺厨房展位前高兴地掏出60元人民币,买下了“曰出东方红”木板画。

  作为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的重点企业,双象木业有限公司(国营松江胶合板厂),凭借过硬的质量、实惠的价格,在竞争激烈的地板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他们突破自我,把地板角口由直角改为45度倾斜斜口,不但节省了安装时间,还有效地保护了地板的边缘,更使地面富有立体层次感。

  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说:“新常态下,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森工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人们对生态产品消费越来越旺盛的需求,正是我们林产工业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