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龙江大小事
搜 索
【编辑推荐】霜降来了冰城直降10℃ 注意添衣和养生
2015-10-24 14:02:18 来源:东北网综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4日讯 24日是霜降节气,意味着马上进入冬天。这不,寒潮来了,冰城周末温度直降10℃,小伙伴们要注意增加衣物哦!另外还要注意养生问题哟……

  【黑龙江大部地区降温6-10℃平均风力5-6级】

  据了解,23日省气象台10时20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48小时内伊春、绥化、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10℃,其它地区下降6-8℃。全省平均风力5-6级,阵风可达7级以上。[详细]

  【霜降——由来】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药膳食疗】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药膳与食疗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

  一些地方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拔萝卜。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饮食进补当依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因此,在传统养生学中,食物也根据其“性味归经”而分为了不同的类型。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中医专家指出,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2]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霜降——生活起居做好“四防”】

  1.防秋燥:早睡早起,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的水果可以滋阴润肺。

  2.防湿邪:秋天雨水多,须防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应多吃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祛湿的食物。

  3.防秋悲:可多看喜剧片,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等;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等。

  4.防贼风: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因此,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特别是头部、腹部等部位。此外,还应注意穿衣保暖。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