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粮食局提醒:农民科学储粮 止损增效
2015-10-26 11:44:04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林野 纪可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6日讯 秋收时节,市粮食局提醒广大农民,在确保颗粒归仓的同时,要科学储存粮食,止损增效。

  市粮食局给农民支招想要科学储粮,首先应控制入仓粮食的质量,尽量做到“干、饱、净”。干,即粮食水分含量低,水分含量降到15%左右最为适宜;饱,即粮食籽粒饱满,剔除瘪、瞎、破等不完善粒;净,就是尽量去除杂质,保持粮食质量纯净。其次应选用具备防潮、防鼠功能的储粮装具,如在储存高水分玉米的地区应选用“上楼子、上架子、码趟子”的传统方式,结合现代钢骨架矩形仓来进行存储。同时要定期检查粮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因为大豆含有较高的油脂和蛋白,相比较其他粮食品种更不容易存储。需要长期存储的大豆水分不能超过12.5%的安全水分,超过安全水分就容易霉变。对于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加之后熟作用,呼吸旺盛,大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因此大豆入库3-4周内应及时通风,散湿散热。散积大豆要勤翻勤扬,袋装大豆要“码风垛”,有利于散湿降水。在深冬季节将大豆冷冻,即采用低温密闭储存,有利于保持大豆的品质。

  刚收获的含水较高的水稻,脱粒后要及时晾晒,但稻谷耐高温性差,晾晒可采用多翻动、多透风的方式,以防局部稻谷受温过高,导致爆腰粒多,影响品质,卖不上好价格。针对今年国家玉米政策性收购比水稻延后20天(11月1日开秤收购)的特点,工作组主要指导农民做好玉米储存,防止发热霉变。

  我市生产的玉米具有胚部大、营养物质丰富、呼吸旺盛、带菌量多等特点,当水分超过安全储藏标准时,就会使其在储藏中比其他粮食更容易发生霉变。在穗中,常见发热霉变的部位一般在粮面下50厘米处与仓壁向内50厘米处组成的空间或在底层与仓壁返潮处。这主要是玉米入仓水分较高或者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局部水分增高,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造成的。在粒储中,常见发热霉变的部位在粮堆上层的30-60厘米处。针对上述情况,市粮食局建议农民在玉米收割后要进行剥皮、田间日晒、通风降水,半个月的成熟期后,水分降到25%以下,再带棒入仓保管,玉米穗入仓时要分段进行,晾干一层再装一层。在雨雪天气,因湿冷漫长和昼夜温差大,需要用草帘等物苫盖,这样堆内较干,不易发生霉变。

  针对今年国家水稻政策性收购开秤早(10月10日开秤收购)的特点,目前,市粮食局已经成立为农服务工作组,工作组在深入农村农户服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品种提供不同方式的服务。在今年秋收开始前,就已经将粮食收获储存相关知识印成宣传册和宣传单,分发给各县(市)粮食局,发放到农村农户手中,使科学收获、科学储粮的知识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