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胖头泡蓄滞洪区工程施工现场大型机械往来穿梭。
黑龙江日报10月29日讯 夜幕低垂,村庄早已在田野的环抱中沉寂。去往工地的路上只有一牙弯月时隐时现。而此时,工地上仍喧嚣如昼。卡车疾驰、推土机忙碌,尘土飞扬中,建设者们披星戴月。
这里是肇源县古恰镇胖头泡蓄滞洪区古恰圩堤的施工现场。给这段5.4公里长的圩堤备好土方以便来年施工是这个标段近期的主要工作。到10月19日,这里已经完成施工备土70万立方米,占总需求的70%。
胖头泡蓄滞洪区管理处处长马春驰说:“从10月5日开始,整个胖头泡蓄滞洪区所有标段开展了项目推进30天‘大会战’。歇人不歇机,工人三班倒,昼夜在施工。誓在10月末之前,完成今年的土方备料任务。”
胖头泡蓄滞洪区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凤臣告诉记者:“胖头泡蓄滞洪区是松花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嫩江、松花江干流左岸,依托安肇新河堤段、松花江干流左侧堤防和嫩江干流左岸堤防以及南引水库堤坝形成一个闭合区域。蓄滞洪区的进水口位于新站镇老龙口,出水口位于古恰镇老坎子闸门,区内总面积是1994平方公里,涉及肇源县10个乡镇和大同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部分乡镇。它的主要作用是和已经建成的白山、丰满、尼尔基水库及现有城市堤防共同承担哈尔滨市防洪任务,使哈尔滨市城市防洪能力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胖头泡蓄滞洪区工程概算投资13.3亿元,总工期48个月。”
在蓄滞洪区的进水口老龙口闸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两条自然延伸的低丘就像两条即将连接在一起的巨龙。而老龙口闸门正是依托两个“龙头”修建,这个标段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老龙口就是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大门”,这里原有一个临时裹头,现在他们正在两个“龙头”的中间位置,与临时裹头并列的不远处新建一个17孔、每一孔12米宽的人工可控的大闸,原有的临时裹头也将保留并进行防渗处理。当发生洪水时,17孔新建闸门抬起将水放入蓄滞洪区内,如果需要快速放水分洪,临时裹头也可以炸开,同时进水保证流量。
马春驰说:“整个胖头泡蓄滞洪区可以蓄水5亿6千立方米,当哈尔滨江段的洪水秒流量达到17900立方米的时候,胖头泡的老龙口分洪闸将启用分洪,蓄满水后,将可以使哈尔滨江段水位下降55厘米。当哈尔滨江段洪峰过去水位下降后,胖头泡古恰堤段的老坎子闸门将会被炸开,下泄洪水,由此起到蓄滞洪水,消洪错峰的作用。
“在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建设项目中,还有343公里的道路建设,这些道路连接着各个村屯,主要用途是当蓄滞洪区启用前,让区内群众沿道路安全撤离到4个圩堤内的安全区。而在平常年份,区域内的百姓还会在这里生产生活,新修的道路将方便他们出行。”马春驰说。
10月20日,正在施工的胖头泡四个安全区之一茂兴镇安全区内,来自内蒙古东云水利市政的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当遇到百年一遇洪水的时候,海拔高程133.27米的圩堤会将洪水阻挡在安全区外,而圩堤的这一高程是经过科学演算的。
胖头泡蓄滞洪区工程建设自开工以来,实现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双推进。张凤臣介绍,前期遇到的难题主要集中在征林征地方面。由于项目是9月10日开工,当时,庄稼还都没有收割。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肇源县、各镇政府以及各村积极配合,说服农民同意先开工后征地,把需要的地先划出来,另一边则提前开挖基层,这样前期没有耽误时间,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度。
截至10月19日,工程累计完成土方占今年计划的70%。预计到11月5日将完成所有土方工程。砼预制板和路缘石预制,路下涵完成50%。到12月20日前,将完成今年投资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