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1月10日讯 8日深夜,哈市迎来今冬第一场雪,结果9日一早,喊堵声便刷爆微信朋友圈。记者9日通过采访哈市交警部门以及部分驾驶人后了解到,没有预警、冰冻路面、刮蹭猛增、出行习惯4原因,使驾驶人频频喊堵。
原因1:冰冻路面
积雪化了又冻形成“雪盖薄冰”
9日8时左右,虽然早高峰车流有所下降,但在霁虹桥上仍有车辆边爬坡边打滑。道里大队民警祖瑞鑫看到后,赶紧跑了过去,帮助驾驶人推车。他从7点左右一直推到9点,大概推了近百台车。在景阳街与一曼街交口附近,很多车辆也发生打滑,道外交警大队大队长王道安带领一名交警正在撒炉灰,然后推车帮助驾驶人驶离。
据交警介绍,今年首场降雪不同于往年,受低温影响,首场降雪便驻留到地面,车辆停车时尾气会将积雪融化,形成冰水遇到低温立刻冻成冰面,使路面出现“雪盖薄冰”路况,这种冰冻路面加大了行车的难度,进而造成交通拥堵。
原因2:没有预警
不知路面结冰没换雪地胎
在尚志大街记者遇到赵林,他告诉记者,虽然早上看到下雪了,但觉得自己开的是前驱车问题应该不大,结果坡路怎么也上不去了。赵林说:“如果能第一时间知道路面结冰,他就会换雪地轮胎了。”
司机郭志强说,前几次大雨、大风、雾霾,相关部门还发布了预警和提醒,这次看天气预报就说有雪,也没说路面会结冰啊,如果有预警了,司机就能提前做准备了,就可能减少大面积拥堵的情况。他希望下次降雪时,无论是气象、环卫或是交通部门,最好能及时通过媒体、微信等发出相应预警,让大家有个准备。
哈市的送子车以及送孩子上学的私家车也都出现了“晚点”,不少孩子上学都出现了迟到,不少学校的老师对此均表示理解,并表示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上错过的课程。哈市家长孙文远在接受采访时建议,每次降雪后,哈市教育局应发布调整上下学时间的通知,或是让各个学校酌情调整上课时间,特别是出现这种冰冻路况的时候,这样既能保证学生上课,又能缓解交通压力。
原因3:刮蹭增多
事故比正常增加2至3成
当天记者从道外途经道里前往南岗区的过程中,几乎几百米就能看到一起刮蹭事故,给原本行车缓慢的街路添堵。
记者从各辖区交警部门获悉,9日刮蹭事故比正常增加2至3成,仅早高峰就拆除事故120余处。引发事故的原因一是路面光滑,另外就是驾驶人为抢时间争道抢行导致的。
记者从太平洋、人保、平安、阳光等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截至9日16时,冰城车险的出险率较往常普遍增多四成左右,有的保险公司出险量甚至翻了一倍。
原因4:赶上周一
市民大都习惯赶周一去办事
据哈市交警部门介绍,9日之所以出现拥堵,与大多数市民的出行习惯有很大联系。
周一除了上班车流、上学车流外,还比周二到周五多了很大一批办事车流,这与市民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密不可分。因为周六周日很多机构都休息,造成市民纷纷选择周一一大早出门办事,外地来哈办事的车流更是如此,其结果造成了周一大量办事车流与上班流、学生流汇聚,使道路通行压力较其后的四天更大,再加上哈市今冬首场雪是从周日深夜开始下起来的,很多市民周一并没有因此改变出行计划,所以使早高峰出现车流量相对最大的时段,使市民觉得很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