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生活资讯  >  天气出行
搜 索
寒江卧雪筑飞桥 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施工现场见闻
2015-11-12 09:09: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那可 董新英 狄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12日讯 深秋的松花江畔,江风凛冽、衰草凄迷。沿着一条小路,记者驱车赶往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施工现场。当车子逐渐驶近,一片萧瑟的秋景中,正在建设的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仿佛巨龙般在记者的视野内腾空而出。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焊光四射,身穿橘红色救生衣的工人们成为了寒意中一抹温暖的亮色。

已建成的木兰大桥桥墩。

  巨龙待飞

  热设备保冬季工期

  10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木兰镇松江村王家屯一侧的松花江北岸施工现场。从远处看,只见木兰大桥的桥墩一字排开从北岸一直伸展到南岸,现场的工人就在这一栋栋桥墩上施工作业。仿佛一条长好了龙脊的巨龙正在吐故纳新、凝结血肉,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刻。追寻着工人的步伐,记者也来到了桥墩之上。在距离江面垂直高度30多米的高台上,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江风的寒冷和巨大的冲击力,身体里的热量仿佛被一下子抽走,然后是拿不住相机握不住笔的虚弱感。就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的工人却依然激情饱满,健步如飞。振捣工李贵春说,最开始来到高处也觉得条件艰苦,难以适应,可是想到祖祖辈辈的木兰人期盼着这座大桥,咬紧牙关也就挺下来了。焊光四射中刚完成了手头工作的电焊工洪克成说,虽然气候恶劣,但是工人们也有应对之法,他摘下安全帽告诉记者,像我们在江上施工的安全帽里面都要再加一层保暖帽。此外,虽然现在还不到11月,但是救生衣下面已经套上了厚厚的棉衣,有了装备上的保障,工人们就可以把精力都集中到项目上。

  木兰大桥办公室主任于学新介绍说,现在大桥正在施工的部分是用挂篮悬浇法构建桥体,以每个桥墩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单侧悬浇最快速度每昼夜平均仅0.5米,木兰大桥主桥长达990米,各个桥墩上的所有节段同时施工,合龙周期都要有180天,可木兰县的气候每年只有5个月的好施工期。为尽快完成大桥建设,今年10月,项目部制定了低温和冬季施工方案,不仅拿出了贴苯板、盖棉被这样的老办法,还将采取热风炮、炭火炉以及在江南北两岸分别建一个热蒸汽锅炉,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地硬天寒

  想办法巧解施工难题

  木兰大桥项目副经理林松山介绍说,木兰大桥是全省跨度最长的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项目概算投资11.61亿元,新建总里程20.135公里,项目核心是长达2761.60米的跨越松花江特大桥,其中主桥990米,引桥1771.60米。

  记者手记

  站在江边,期待

  当凛冽的寒风扑面,看着正在修建的木兰松花江大桥气势如虹,沿着塔吊内窄窄的阶梯走上桥面,才能看见在寒风中的建设者们,他们告诉记者,趁着天气还没有冷到不能施工,要抢抓工期。为了抵御寒冷,他们的安全帽下是棉帽,工作服里也加了几件厚衣,在江上作业,他们身上穿着救生衣,就是这样他们一寸一寸地建设着大桥。那一刻,站在江边,期待寒风不要太烈,气候不要太冷。一条江,一条船,像极了电影中诗情画意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太多美感。摆渡这种交通方式往往与落后相连,成为当地人不得不的选择,也让当地因为交通瓶颈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当汹涌的江水翻腾,站在岸的这边望向那边,一江两岸,是并不遥远的距离,看着江面上摆渡船形单影只,想象着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因为这并不远的距离要绕路而行,要依靠摆渡到达,这段距离,成为招商的阻碍,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那一刻,站在江边,和木兰人一样期待,期待着一座桥跨江而建,期待着一座桥连通两岸。好在,在人们的期待中,隔江相望的两个村庄,因一座新建的大桥将实现连通。连通后,木兰到哈尔滨的路程将由两个半小时缩到一个小时内,木兰也将被划入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木兰人告诉记者,这座桥的连通不但能够改变交通方式。有了这座桥,招商的时候他们也有了底气和筹码,不会因为交通短板而错失投资,当地农产品的运输成本也会降下来,这座桥将带给当地诸多商机。站在江边,期待。期待着木兰松花江大桥建成后,木兰人民更好的未来!

  2014年6月中旬,建设大军便陆续集结施工现场,进行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栈桥、水上作业平台、码头等建设。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实施了主桥下部措施项目冬季施工,2015年4月20日正式开工续建。截至10月中旬,累计完成钻孔桩、承台及系梁的65%,墩柱及盖梁的50%,引道构造物的70%,完成建设投资4.01亿元。

  林松山介绍说,木兰大桥工程虽结构形式简单,但施工难度极大,特大桥桥区地层为小兴安岭余脉,硬度高,破土即入岩。针对钻孔桩进尺难问题,指挥部外出考察国内大型企业施工现场,咨询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和有关专家以大扭矩旋挖钻机钻孔为主,辅以气举反循环钻机、冲击钻机等多种钻机进行成孔,并采取小孔扩大孔等施工措施完成打孔进度。

  主桥位于宽河面区,宽度达1000米以上且水深流急,水中有7个主墩,受力构筑物均在水中。723米工作栈桥、6个水上作业平台等措施项目每年需经受冻融循环、安全度汛及开江后冰凌撞击考验。针对冻融循环、安全度汛及开江后冰凌撞击等问题,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科学预判、在上游设立观察哨岗、与气象部门建立联系、及时组织人员破冰等,化解了一个个困难。

  林松山说,如果把地方政府和沿线群众的支持看成木兰大桥的第一层“路基”,那么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奉献就是大桥的“钢筋、沙子和混凝土”。木兰距离哈尔滨虽然不算远,但是工地上到处都有半年才能回一趟家工程师、技术人员,他们和一线的工人一样甘心做大桥的铺路石子,也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石子”才架起了木兰大桥的钢筋铁骨。


 

木兰大桥建设现场。

  画龙点睛

    一桥盘活板块经济

  按照木兰大桥指挥部负责人马歆瑞抢抓工程建设进度公布的建设进程,木兰大桥预计2016年10月末实现全桥贯通。这对于木兰县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木兰地处“偏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木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加快发展并实现奋力赶超。面对这些不容回避的历史性问题,木兰县委领导几番调研、深深思索,逐步统一思想和观念——木兰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低位徘徊,区域交通滞后是主要原因。“巴木通”是哈市江北三县的简称,可位于中间的木兰却首先被交通边缘化了。巴彦县借道大顶子山航电工程,跨越松花江不再是难题。通河县最早筹建松花江大桥,让通河小城市建设异军突起。甚至再远一点儿的依兰县也建造了跨江大桥,形成“两江交汇、三岸繁荣”的发展新格局。江北一区三县中,唯独木兰县无江桥通行,只能靠一条哈肇路通向外界,春秋及夏汛时期,木兰县多次被“孤立”。同样的农产品,售价比人低。同样的生产资料,买价却比人高。有人统计,这一高一低的剪刀差,一年竟剪去木兰上亿元的财富。还有,交通不利严重制约着木兰县产业及民生项目的引进,从而抑制着产业形成和发展。建设木兰松花江大桥,将使木兰与哈市区距离由150公里缩短为117公里,融入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是木兰加快发展的最佳途径。

  再把目光跳出我省,由大桥连接的国道莫延公路(起点为内蒙的莫力达瓦旗,终点至吉林的延吉,全长1200公里),将使木兰成为贯穿蒙、黑、吉三省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松花江航运线路,遍及松花江和黑龙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形成江海联运线路,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即将动工建设哈佳高铁,专用线的配货中转站将落在松花江公路大桥南端连接点的宾县胜利镇,到木兰县的距离不到20公里。另外,木兰通用航空机场项目也有望今年付诸建设。“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将把木兰带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链接

  根据施工计划评审会专家意见和指挥部进度安排,2015年11月30日前,木兰大桥及引道工程计划完成全部3座中桥,7座小桥,路基土方工程完成80%以上;2016年4月10日前,主桥42号墩挂篮悬浇施工完成7个节段,43号墩完成8个节段,24套挂篮设备开始同步推进,引道工程46道涵洞全部完成,完成拌合站场地硬化及冬季备料工作;2016年5月30日开始启动引道工程面层施工,6月20日前,引道土石方工程全部完成,7月5日开始实施主桥边跨合龙,9月11日中跨合龙结束,同步推进大桥桥面铺装及栏杆等附属设施施工,10月31日前完成引道路面施工及桥面砼铺装,实现全线试通车。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