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12日讯 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我省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的突破口。“龙江丝路带”的建设必将成为稳步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和有力支撑。
一、“龙江丝路带”建设引领外向型经济发展
我省经济外向度一直偏低。2013年全国对外依存度为45.4%,我省外贸依存度只有16.5%,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在东北三省中低于辽宁9.4个百分点,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更大。外向度低长期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建设“龙江丝路带”为发展我省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机遇。这条经济带打造的不仅是一条欧亚运输大通道,而是以大通道搭建大平台,带动我省对外开放,让“出口”这驾马车真正拉动龙江经济发展,同时以东北亚、欧洲等国内外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一是辟建境外产业园区。我省在俄罗斯已建15个境外产业园区,其中乌苏里斯克经贸区、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为国家级境外园区,其余为省级境外园区。这些园区主要围绕林业、农业等产业划地而建。目前,我省对俄境外园区的总规划面积达到3526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为41.8亿美元,累计完成投资11.4亿美元。从园区建设情况看,有些境外园区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是构建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带。依托“龙江丝路带”,我省确立“一核四带一环一外”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由此构建出承接产业转移的聚集带。“一核”指以哈尔滨都市圈为核心,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四带”指哈大齐(满)、哈牡绥东、哈绥北黑、哈佳双同产业聚集带,这些聚集带是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最强地区;“一环”指沿边环形产业带,该产业带有15个国家一类边境口岸,是承接产业转移潜力巨大的经济带;“一外”指境外产业园区,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通过与俄罗斯的深入合作,打造跨境产业链条,形成境内外密切互动跨境产业布局。
三是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方向要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抓手切入。事实上,“龙江丝路带”的建设,始终贯穿“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战略。无论是哈、齐、牡、佳这样的中心城市,还是绥芬河、黑河这样的边境口岸,都在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谋划招商引企、引资,通过“引进来”战略,实现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支持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此外,我省还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特别是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等产业“走出去”。通过企业、产业、资本输出的方式带动各种优势资源走出去。
二、“龙江丝路带”建设整合了资源与要素
尽管我省资源、能源相对较多,但省域内的资源分布和获利能力极不均衡,甚至地区间“各自为政”,阻碍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生产的低效率,优势资源无法转化成优势产品,更无法形成优势产业和优势经济。“龙江丝路带”建设为省内的资源整合、国内外资源整合以及各种要素聚集搭建了平台,有效推动了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产业协作分工,加快经济带沿线地区的资源和利益共享,进而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相互联通是整合资源的先决条件。目前,围绕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网、电网和通信光缆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在建、新开工以及在研项目正如火如荼展开:哈齐客专、同江铁路大桥、哈佳铁路等铁路项目;三江至黑瞎子岛等高速公路、伊春至嘉荫等国省干线公路等公路项目;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管道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滨洲线电化改造、哈牡既有线电化等铁路项目也于去年开工。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和畅通无阻,必将带动相关区域内资源、要素的流动、集聚与整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搭建资源与要素聚集平台。平台建设是整合资源的关键一环。“龙江丝路带”建设特别重视交易、服务、信息等平台的搭建,通过这些平台促进贸易、投资、产业的发展。去年,“哈洽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上升为国家级博览会,为中国经贸合作搭建平台。中俄(佳木斯)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于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展会,这个展销会为促进中外农机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此外,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成立,吸纳贸易、物流、进出口加工企业进驻,直接促进企业间资源、要素的集结和有效利用。借助“龙江丝路带”建设,我省正积极申报哈尔滨、大庆综合保税区以及启动申报中俄自贸区,保税区及自贸区建设必将推动中俄贸易大发展,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有效利用国内外经济优势互补。“龙江丝路带”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东北亚经济圈国家经济具有很强互补性。中国有富裕的劳动力和资本,但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俄罗斯有丰富的资源、能源,但缺少劳动力,资本也相对匮乏;日、韩两国有充足的资本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但资源和劳动力是其经济发展短板。“龙江丝路带”恰恰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腹地。利用这条经济带,日韩两国不但能缩短货物运往欧洲的运距,减少运费,而且能从俄罗斯稳定地获取更多资源,俄罗斯的贝阿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也能充分利用。由此可见,“龙江丝路带”能高效整合资源和聚集要素,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实现合作共赢。
三、“龙江丝路带”建设深化了对俄经贸合作
自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定位为向北开放的窗口,意味着黑龙江对俄合作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对俄合作的纵深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我省对外贸易,增加进出口额,更有利于扩展内需和外需的市场空间,实现内外需协调拉动我省经济增长。
一是全方位开展对俄经贸合作领域。在对俄农业合作领域上,由过去只局限于蔬菜种植,向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扩展,并且由粮食作物种植向生猪、肉牛以及禽类养殖、粮食与饲料加工、仓储、农产品批发以及物流运输等领域延伸;在对俄林业合作领域上,由过去单一的木材贸易,向木材精深加工、野生动物保护、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全面展开;在生态资源保护合作领域上,两国政府愈加重视环境资源的共同保护,如中俄(抚远·哈巴)区域环境保护合作会议签署了环境保护框架协议;在对俄文化合作领域上,扩大民间文化交流规模,如牡丹江市阳明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卡瓦列罗沃区建立了重大节日定期互访机制,为两区人民文化共识搭建广阔平台。此外,文化旅游产业也成为文化外交合作的新领域;在对俄教育合作领域上,我省多个大学与俄罗斯大学签订共同培养人才计划以及多领域的合作研究;在对俄科技合作领域上,进行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先进材料等多领域的科技合作,合作成果硕果累累。
二是延伸中俄跨境产业链条。中俄充分利用两国资源和市场,在境内外园区之间打造上下游联动的跨境产业链条。黑河延伸跨境石油化工产业链条,推进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绥芬河打造中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生态系统,实现中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升级。此外,中俄企业组建产业合作联盟,增加能源、农业、物流等领域的投资合作,以投资带动贸易。中俄两国还致力于建设双向贸易和加工基地,以此形成跨境产业良性循环。总之,通过延伸跨境产业链,不但利于我省沿边开发开放提档升级,而且围绕境内外产业链进行产业协调互动,推进我省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积极申报自贸区建设。利用“龙江丝路带”建设的契机,我省正积极申报哈尔滨、绥芬河等对俄自贸区建设。自贸区的建立,就是要打破以往体制机制上的束缚和制约,先行先试,实现创新驱动下的跨越式发展。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是自贸区建设的基础,我省正完善城市间的海、陆、空交通体系建设,特别是我省规划建设四条铁路通道畅通国际物流。绥芬河对俄自贸区方案已经上报,并于今年5月份接受商务部调研组关于申报自贸区相关工作情况的实地调研。哈尔滨在继续推进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的同时,启动申报自贸区建设。我省对俄自贸区的建设成功,必将推动中俄贸易的再升级和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