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救助模式的对策
2015-11-12 10:58:2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邢晓明 张友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12日讯 农村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由农民工问题所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群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国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被打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由于无法支付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多数外出打工者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委托亲戚朋友代为照顾,“留守儿童”因此产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将越来越严峻。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家庭和社会。对此,可以建立社区救助模式以帮助扶持留守儿童。

  一、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据省妇联2014年关于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我省约有农村留守儿童17.8万人,占总数的3.45%,其中7成以上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绥化。据悉,这些留守儿童由父母单方监护的约占7成,余下隔代监护的约占7成,其余为亲属监护或在校寄宿生活。调查显示,6至14岁的在校留守儿童有10.85万名。他们中大多数仅能保证吃饱穿暖,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低于同龄平均水平,生病时用药失当或延误病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和自觉性,成绩中下等的占多数,易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另外,这些孩子多有孤独无助感和对父母强烈的思念,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抑郁等特征明显。在多数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存在健康、情感、教育、心理、社会化和安全等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不利,需引起政府和社会重视。

  二、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是家庭情感支持弱化。据本文课题组对十几位家有留守儿童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个案访谈时发现,留守儿童家庭多数经济比较贫困,很多留守儿童父母为改善经济条件一同出来打工,无法亲自照顾子女,无法给子女应有的情感支持,作为留守儿童希望父母在自己身边,而父母陪伴的缺失让他们有烦恼无处倾诉,容易自闭、不合群;

  二是家庭教育弱化。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直接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数时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监督孩子学习,亦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长期下来许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导致厌学、辍学,流落社会接触不良社会风气,甚至被犯罪分子利用;

  三是委托教育的不足。年纪较小的留守儿童大多会被委托给长辈照看,农村的老年人往往年龄大、没有太多文化,如果遇到几个子女同时出去打工,老人就要照顾多名留守儿童,不管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是对生活的照顾都明显力不从心;

  四是社区救助机制不完善。由于农村目前的社区服务机制尚不完善,留守儿童的监护还处在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原始阶段,没有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没能实现更多的借助社会力量来共同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任务;


 

  五是跨国劳务输出和跨省劳务输出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复杂。因我省和俄罗斯、朝鲜半岛接壤,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临近,除了有一部分农民选择去省会城市或南方发达省份打工外,还有一部分会选择去俄、日、韩等国打工,不仅有跨省留守儿童,还有跨国留守儿童,如在海林市的朝鲜族村,全村的青壮年几乎都去韩国打工,在哈尔滨市方正县很多人都去日本打工,留在家的基本都是老人孩子。跨国打工家庭的经济条件往往好于在国内打工的家庭,但同样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三、建立社区救助模式对策

  一是建立社区生活救助模式,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社区为依托的方式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机制,对有特殊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性的服务,对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可由社区向上一级政府机关申请困难补助或低保;由社区牵头,成立党员帮扶小组和留守家庭互助小组,发挥农村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的优势,由党员带头,在邻里之间结成固定的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家庭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

  二是建立社区情感救助模式,即发挥社区纽带作用,建立劳务输出地留守儿童和劳务输入地父母之间的联系平台。农村社区组织的工作人员可对外出的留守儿童家长打工所在地进行信息统计,如打工地比较固定,则可和当地社区建立组织之间的联系,从组织角度帮助留守儿童和父母进行及时的信息联系和有效沟通。

  三是建立社区心理救助模式,即农村社区建设落后于城市社区,应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社区介入NPO组织和NGO组织,由志愿者和有爱心的专业人士定期走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和留守儿童进行深入交谈、对话,对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疏导,尤其是一些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儿童,更需要心理方面的辅导。

  四是建立社区教育救助模式,即社区和学校进行合作,在社区建立留守儿童学校辅导班,定期请当地的老师给学习成绩比较差、厌学的孩子辅导功课,避免留守儿童辍学、流落社会现象的出现。

  五是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和犯罪问题建立社区法律救助模式,因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相对较少且很多是年迈的老人,所以监护力度不够,犯罪分子趁监护人不备时伺机伤害农村留守儿童和拐卖农村留守儿童的案例时有发生,对此社区可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开设讲堂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成员普及安全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帮助遭受侵犯的留守儿童提起法律诉讼,让犯罪者能够绳之以法;社区也可发挥对犯罪留守儿童的矫正作用,加强对犯罪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督和帮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并适时进行奖惩和教育,帮助他们重新步入社会,避免重复犯罪。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发挥社区等社会支持网的作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建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