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2日讯(记者 孙英鑫)近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有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的“敬老功臣杯”模范院长评选结果揭晓,哈尔滨民众老年公寓院长刘彩霞获奖,这也是我省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刘彩霞(右二)和敬老院的老人们在一起。东北网记者 孙英鑫 摄
近日,记者在刘彩霞的老年公寓里见到了这位模范院长。谈及获奖的原因,刘彩霞说:“没有善良的心做不了这一行”。哈尔滨民众老年公寓成立于2003年,从十几个老人到现在超过200多位老人以及需要帮扶的35个分院,是哈尔滨市规模较大的民营养老机构之一,入住的失能老人占70%以上。
12年里,刘彩霞看过了很多生老病死,但是对于这个人们传统上并不愿意从事的“伺候人、脏、累”的养老事业,她体现出了她朴实的善良与爱心。
时年83岁的电影机厂退休人员薛艳秋老人,因小脑萎缩在医院救治时,曾深情地对小了她整整40岁的刘彩霞叫着“妈妈”,因为在老人看来,只有妈妈才会对她抚摸头发、充满关爱。就这样,刘彩霞像妈妈一样照顾了她生命中的最后3年。
更多在刘彩霞照顾下的老人视她为心中的家长,有的老人听她的脚步便知道是她,有的老人几天看不到她时便泪眼婆娑,有的老人视她为妈妈,更多的老人视她为贴心的女儿。刘彩霞以她的阳光、开朗、果敢、爽利成为众多老人的“主心骨—家长”,以她包容的爱慰藉着每一个孤独老人,熨烫着渴望关爱的老人的心。
就70%都是失能老人的敬老院而言,刘彩霞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有的老人瘫痪,连话都不能说明白,她要防止新来的护工虐待或者是忽视老人。有新来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她要求护理人员像照看孩子一样,养成他们定时排便等帮助康复的生活习惯。对吃流食的老人,她要求护理人员一个人负责4个老人的喂食,保证老人的吃饭时间等等。为了不让老人觉得孤独,她时常陪伴老人们一起吃饭、聊天,为的就是让住在这里的老人有家的感觉。
就每个人而言,照顾家中老人都是耗费心血的事儿,而能够支撑刘彩霞一路走来的,是她对老人的关爱,对养老事业的执着,以及社会上许许多多爱心人士的援手。正是这些充满爱心的人让她觉得,她所从事的是崇高并且让人敬重的事业。天冷时,会有爱心人士对老人嘘寒问暖,主动来为帮助养老院糊窗缝儿;天暖时,会有爱心人士包车带老人去江边看松花江和防洪纪念塔。平时,每个月有固定的爱心团队来看望老人;节假日,会有爱心团体来为老人包饺子、演节目。
12年前,刘彩霞从事养老事业之初,家中的亲人并不赞成。但渐渐的,父母也理解她了,父亲的最后时光也是在她所创办的敬老院中度过的,出国前的儿子也会在敬老院中帮忙。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家加大了对养老事业的重视,民营养老机构也得到了扶持,刘彩霞说:“准备学习日本的养老模式,计划对那些农村独居的空巢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在刘彩霞看来,她创办养老院的初衷是“喜欢和老人们在一起”,现在敬老院事业和她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培养着自己的护理团队和养老事业的专业人才,未来也期望着将敬老院的设施和管理都更上一层楼。她认为,做好养老事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永远保有善良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