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17日讯 进入11月以来,我省连续发生了几次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全省市级以上城市空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市等地污染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大对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的排查、督查力度,加大对燃煤设施和燃煤堆放的监管力度,严控散煤特别是劣质煤使用,严控秸秆野外焚烧(《黑龙江日报》11月13日2版)。
抓住主要矛盾是科学态度,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这一紧急通知涵盖预警、督查、控制、问责等方方面面,落脚点是“防”,即防止静稳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叠加。重污染天气的紧急通知,有效配合国家环保部治理雾霾的法律法规,防治兼顾,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我们应不折不扣执行这一应急措施。
依据目前的检测成果,霾的来源十分复杂,叠加后产生“乘数”效应,因而“防霾”重在全面,最大限度降低霾的毒害。倘若这边看住了野外焚烧秸秆,那边放过重点企业的大烟囱,到头来还是“白玩”。防霾行不行,关键看执行。严控散煤、严控秸秆、严控扬尘,如何严、如何控?违反规定要负怎样的责任?一言以蔽之,关键看执行力。如果不执行,再科学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
有一则新闻很说明问题:近日,在东北地区持续雾霾的天气,环保部督查发现,仅抚顺市龚家地板城就有100多家小企业无任何治理设施,生产废气直接排放。人们在慨叹雪上加霜、霾上放毒的同时,不仅要问,这些企业为何可以瞒天过海?环保部门是如何监管的?
预警再多也抵不过明知故犯的“黑烟囱”,环境执法、监督问责不仅要发力而且要给力。秸秆焚烧是季节性致霾因素,而“黑烟囱”则是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在做恶的元凶,污染企业就是钻了环境执法疲软的空子,一年到头排污,为害一方。
比起严惩环境违法企业,更难执行的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一些确有排放的合法企业怎样限产或停产,“限”与“停”的度应该怎样拿捏?怎样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寻求平衡点?不按规定依然开工生产怎么处罚?对于上述情形,一定要做到预警更及时、措施更刚性、问责更坚决。
在台湾,台风预警等级包含不容动摇的强制力,一旦预警为“超大豪雨”时,居民不用等官方通知就要停班停课。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以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为指令,达到什么级别就对应什么样的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限行措施,让预警成为命令。扫除含糊不清的地带、语焉不详的表述,使应急措施得到坚决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源。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有跟雾霾打一场持久战的各项准备。在相当长的阶段,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我们要把紧急通知、应急措施当作“临时大法”去执行,人人尽责减轻霾害,捍卫我们的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