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13岁孔德臣要捐干细胞救爸爸"续:400CC造血干细胞已流入父亲体内
2015-11-19 09:30:50 来源:生活报  作者:宋恩惠 李国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19日讯 18日13点10分,小德臣第二次采集造血干细胞结束了,14点20分,身患急性非淋巴白血病的孔令军躺在病床上,从小德臣身上采集的400多CC造血干细胞开始在父子的血液间融合。此时身上有十多个针眼、手脚麻木的小德臣,听到医生说他的干细胞已流入父亲体内时,终于笑了,他说“爸爸的病有希望了”。

  为了让干细胞从体内分离

  小德臣连续两天流鼻血了

  第一天采集成功后,小德臣心情好了很多。事后他才说,“其实第一天打针挺怕的,脚一直在打哆嗦。”针扎好以后,慢慢适应了,才觉得不太疼。18日早上,小德臣刚刚从床上起来,就流鼻血了,前一天德臣也流过鼻血,妈妈李金芬担心是采集干细胞的药物导致的。德臣安慰妈妈说:“妈妈别担心,大夫说打药期间都会这样的,有利于干细胞分离。”李金芬看着儿子血止不住,着急地抹眼泪,德臣却说,“睡几觉就好了,身体还能像以前那么棒。”

  血小板含量变低

  “为了救爸爸一定要采够才行”

  按照计划,小德臣8点30分准备采血。主治医生说,经过第一次采集,德臣血小板数量很低,要在对孩子影响最小的情况下,继续采集。有点小专家样子的德臣说:“血小板是不是下降到40了?没事,我没晕,身体挺好的。”

  9点10分,第二次采集开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针扎得很顺利,心里有了底的小德臣突然扭头和大夫说:“今天一定要采够啊,给爸爸多点。”德臣两个胳膊一直贴在床边不动,他怕万一滚针,爸爸的治疗就会受影响。

  13点10分,机器上再次采满了一袋血浆,当德臣听到医生说“今天采的挺成功,比预计多了一些”时,小家伙终于笑了。医生说,“这孩子是我们医院目前年龄最小的供体,特别坚强。”

  越来越多的人牵挂着这一家

  77岁老人带锅包肉来看小德臣

  小德臣回到病房时,有位老人在等他。这位大爷77岁了,从报道中得知小家伙想吃锅包肉,特意从锅炉厂附近坐公交到医院,在附近一家饭店,他反复强调说是给救爸爸的好孩子吃的,告诉对方一定要认真做,不能出问题。

  李金芬帮儿子夹起一大块,德臣说:“好吃!”这个两天被扎了10多针、因药物作用几天没睡好、手脚麻木不敢动的孩子一边吃一边感动地哭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让人看得是那么心疼。

  捐助消息太多德臣妈妈手机被误停短信

  今天上午,很多读者拨打记者手机,询问德臣妈妈为何不回短信,是不是真的遇到了困难。记者赶到医院后,李金芬说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其他功能都不能用了。她到移动公司询问原因,还遇到一个好心的哥,知道她是德臣妈妈后,没要打车钱。到了移动营业厅才知道,因为这两天她话务量和短信接发次数太多,被怀疑是散发垃圾短信,暂停了部分功能。

  原来,本报连续报道引起省内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哈市相关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全国各地爱心人士都在积极联系李金芬。经过与移动公司沟通,德臣妈妈手机短信功能恢复正常,手机立刻“滴滴”响个不停,提醒有捐款打入。

  婉拒捐款德臣妈妈挨了两次“骂”

  李金芬说,17日晚上,她挨了两次“骂”。当晚18点,一名残疾人打来电话要汇款。李金芬说:“残疾人不容易,说啥也不能让你捐。”19点对方又打来电话,她还是拒绝了,21点,对方电话里很气愤,觉得不应该拒绝这份爱心。可李金芬过不去这个坎,坚持没要。20点,一位刚出院的70多岁老人要捐款,李金芬也是拒绝了,老人女儿着急地说:“你答应我妈吧,不然她该上火了。”李金芬才流着泪答应了。

  18日,记者陪同德臣舅舅在邮政银行办了一张银联卡,这样就能接到外地汇款和转账了。晚6点,德臣妈妈说,这两天银行卡里募集到了3.3万元,“谢谢这些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