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19日讯 为化解基层医疗力量严重不足的难题,南岗区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慢病管理云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尝试,该区依托远程监控、大数据管理的“医疗云模式”,成功化解了基层医疗力量严重不足的难题,实现了医务人员对慢病患者监测、沟通的“零距离”。到今年底,全区将有3000余名慢病患者配上“家庭医生”。日前,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评审活动中,南岗区的“慢病管理云服务模式”荣膺“金点子”一等奖。
据了解,从2013年起,南岗区以辖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为切入点,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组织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通讯公司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出医疗智能穿戴技术。同时,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南岗区数字化慢病管理云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实行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社区数字动态化管理,目前,全区已有2000余名慢性病老人加入这一平台。同时,该区启用“互联网+医疗”的技术融合,突破了天气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医疗服务“零盲区”。
据介绍,“医疗云模式”的出现,让慢病监测管理由原来的一对一、面对面的单兵服务,转化为一对百的数据终端实时监测管理服务。原来一名医务人员一天只能服务3~4个慢病患者,现在可一天同时监管100余名患者,1分钟解决原来两个小时的工作量,服务效率提升30倍。这意味着,将全区5.11万名慢病患者全部纳入“医疗云模式”后,总共仅需51名医护人员。时下,在南岗区,一个以“智慧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工作室”为特征的慢病管理新模式已初具雏形,并已成为全国样板,先后有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前来学习取经。
据悉,通过携带方便的终端设备,家庭医生团队还可对签约人群上门服务,将现场检测结果通过掌上电脑实时传输到网上医疗服务中心,实现现场检测结果及远程会诊功能,可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体检和随访管理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