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3日讯 孝心敬老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起齐齐哈尔市依安县阳春乡德宝村的陈国庄,村里的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夸奖他是个真孝子。陈国庄却用自己并不宽广的臂膀撑起了整个家。20多年来,他放弃了学业、婚姻,只为照顾病魔缠身的父母、患有智障的弟弟,成为这个濒临破碎家庭的“依靠”。
今年41岁的陈国庄跟村里其他村民一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步入中年的他却仍形单影只,身边没有个诉说烦恼的知心人,只因他肩上的“重担”。年少的陈国庄曾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中考成绩优异的他如愿到县里上高中,但1995年的一个变故,令他的求学梦彻底“破灭”。
1995年,陈国庄的母亲患上了白血病,这一噩耗对于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正在县城读高中怀揣着大学梦的陈国庄,不得不停下了想要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脚步。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陈国庄含泪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劝阻与挽留,放弃了学业,年仅19岁的他开始用瘦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
为了给母亲治病,春季除了种自家的地外,陈国庄又承包了一些地来种,日晒雨淋的农耕生活,令陈国庄从少年迅速蜕变成了一个农村汉子,原来一窍不通的农活也变得信手拈来,消瘦的臂膀也变得越来越结实厚重。农忙过后,村里人大多选择忙里偷闲,但陈国庄却又在家附近打起了零工贴补家用。只要能多挣钱,多苦多累的活他都干过。但对于一年10多万元的医药费用,陈国庄几万元的收入简直是九牛一毛。陈国庄的母亲患上白血病之后,年迈体弱的父亲又患上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智障的弟弟也需要他看护。
看着每天为医药费奔波而日渐消瘦的儿子,陈国庄的母亲曾一度央求儿子别治了,陈国庄却执着地说:“妈,是你给了儿子生命,我就算豁出去这条命也要治好你的病。”为母亲洗脸、梳头、洗脚、按摩、喂饭喂药、接屎接尿、定期带着母亲去医院输血,早已成为陈国庄的习惯。这些年给母亲治病,他已经借遍了亲友,家里更是债台高筑。一次,母亲病重,陈国庄只好把家中唯一的老母猪和两头驴卖了。经过陈国庄的精心护理,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这也令这个家庭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陈国庄早就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尽管他曾多次萌发成家愿望,但担心连累人家姑娘,这一念头也只好埋藏在陈国庄的心底。陈国庄的母亲找来村里的媒婆介绍了几个姑娘,但几乎每一家都提出婚后分家的要求,这对于孝顺的陈国庄来说是坚决不可能答应的。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成双入对,结婚生子,再想到这个家把儿子拖累成这样,陈国庄的母亲常常为此痛哭流涕。陈国庄也曾在是否接受女方的条件这件事儿上犹豫过、徘徊过,但每每想起自己是得到了幸福,可这个家就会彻底破碎时,他就坚决地将这个念头“赶出”脑海。陈国庄告诉母亲,宁可不要媳妇,也必须要父母和弟弟。男儿七尺可擎天,在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心里,自己永远是这个家坚实的依靠。
现在的陈国庄仍在为这个家奔波着,但看着病情日渐好转的父母,健康的弟弟,陈国庄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个农村汉子却用多年来的坚守感动着身边的人。2014年12月,陈国庄被评选为第二届“美丽依安”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