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决胜阶段,必须将绿色发展这一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执政智慧和治理模式,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绿色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不仅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而且自然界有其内在的价值。要树立自然价值的观念,即承认自然具有价值的一面,逐步建立起有偿使用自然环境的制度,实现自然环境的有序修复和更新。《建议》提出,“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绿色发展理念还要求我们要顺应自然。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利用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类的活动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议》提出,“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绿色发展理念更要求我们要保护自然。人类破坏自然,自然界就要失去平衡从而危及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本身。《建议》提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利用与改造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种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绿色发展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展是目的,保护是前提。现阶段的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不够的表现。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一方面,绿色发展方式要求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离开经济发展谈资源、环境保护必然是“缘木求鱼”。环境污染问题要用发展而不是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只有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绿色发展不是单纯规模增长的经济,而是质量上的突破,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建议》提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方式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离开资源、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势必是“竭泽而渔”。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建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
绿色发展是一种执政智慧
绿色执政智慧的核心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保护,也是创造财富的一个新领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执政理念的体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绿色执政智慧从规划、法治、政策和制度等方面协同推进绿色发展。一是制定绿色规划,统领绿色发展。通过国家规划的引导,为“十三五”以及今后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议》提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二是健全绿色法治体系,保障绿色发展。《建议》提出,“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三是完善绿色管理制度,促进绿色发展。《建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现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四是建立绿色考核制度,引导绿色发展。《建议》提出,“要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通过审计,明确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的责任清单,培养领导干部重视环境的自觉习惯和责任担当,也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差异化绩效考核,不唯GDP论英雄,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绿色发展是一种治理模式
绿色治理模式的核心是“政府、企业、公众共同治理环境”。绿色发展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将绿色行政、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内化于思维方式之中、外化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之中。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任,人人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缺位、错位、越位,必然阻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建议》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首先,政府要构建空间治理体系。《建议》提出,“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政府必须具有主导观念,发挥政府的权威,通过法律既定程序,对自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主体、政府行为以及社会组织和公众实施监督管理。其次,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建议》提出,“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企业要在生产原料、生产技术与工艺、生产设备等的选择过程中,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作为优先选择的标准之一。最后,公民要自觉参与。《建议》提出,“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公众只有对赖以生存的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自发的培养环境保护行为,积极监督不文明的现象,约束污染制造者的不良行为。
绿色发展是一种责任担当
绿色发展责任担当的主旨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绿色发展是一种责任,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更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才能够有效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新趋势,不少国家都开始实施“绿色新政”,以实现从传统的“黑色发展模式”转向现代的“绿色发展模式”。中国强调绿色发展,就是为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担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建议》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认为中国强调绿色发展,展现了大国的决心与担当,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中国要自觉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