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27日讯 当年,一部红色经典小说《林海雪原》,写出了这里的壮丽;一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唱出了这里的神奇。
如今,海林林业局,这个拥有着红色革命历史的现代化林城,四季如画、多彩绚丽,山间林下、溪边田间,平贝种植、木耳采摘、狐貉养殖……林区创业者们勤劳忙碌的身影,为大自然增添了新的色彩,奏响一曲雄壮的林海创业之歌。
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升级,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海林林业局局长张书全,海林市委常委、副市长唐荣胜,中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靓靓分别代表三方签订了中国林海雪原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食用菌加工目前已成为海林林业局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近年来,海林林业局森林旅游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游客。
海林林业局已成为全省森工最大的平贝种植基地
这里已成为森工最大的平贝生产基地、森工在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重要合作伙伴——耐力木业有限公司的“发祥地”……
面对成绩,海林林业局局长张书全说:“在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海林林业局结合自身实际,打破原有的传统思维定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立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加工、绿化花卉苗木、对俄贸易等多方项目的新目标,全力打造独具海林林业局特色的强局产业。”
1、夯实党建基石凝聚发展合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海林林业局把班子建设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心任务。“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以带领职工群众发展特色经济、跨越经营、共同创业致富等硬性指标来衡量班子建设取得的成效,切实发挥好班子的引领带动作用,抓好经济建设。
一支队伍能不能“打胜仗”、“打硬仗”、“打大仗”,关键要看这支队伍的作风过硬不过硬。海林林业局把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具备发展林区经济能力的干部队伍作为加快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来抓,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了“聚”、“选”、“育”、“管”、“用”链条式工作机制。同时,该局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采取小班培训、参观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组织全局领导就党建工作、生态林场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培训,切实提高了全局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局在狠抓班子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级党组织所形成的强大合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林下经济产业链上,成立了地栽木耳、平贝、白瓜子、草莓等种植业协会和狐貉、生猪等养殖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引领作用,在为职工群众提供信息、技术等扶持的同时,用党员自身成功致富的榜样作用,激发职工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致富的热情,形成“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拓宽了富民增收的路子。全局各级领导干部与有脱贫能力的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一帮一、手拉手”,切实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此外,为弘扬森工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海林林业局还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局营造了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八建”全面辐射增强发展活力
为全面统筹发展大局,2015年,海林林业局党委还提出“建廉洁高效的常态机制;建亲民务实的领导班子;建爱岗敬业的职工队伍;建富庶宜居的生态场所;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建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建彰显个性的文化品牌;建公平正义的幸福家园”的“八建”目标。全方位解读了林区各项工作的发展,从思维认识上,让干部职工更加明确工作思路与发展方向。
他们要求全局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领导班子建设上,要把局场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敢于担当善于干事的领导班子、建设成勇于创新善于谋事的领导班子、建设成勤奋务实善于成事的领导班子、建设成高风亮节善于处事的领导班子;在职工队伍建设上,做到坚持开展专题教育、坚持推行岗位竞争机制、坚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坚持抓好业务技术培训。
大力开展“生态保障型、森林经营型、绿化苗木产业基地型、林下特色产业型、生态旅游型”的“五型”林场所建设;结合林海雪原特有的红色文化、剿匪文化,做足做活特色森林旅游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产业的林区职工群众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来促进一个个中小企业的形成,把每一个产业链做大做强,使各个产业链之间资源共享,做到山上、山下互通有无,合作经营;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定位,充分利用杨子荣精神、“国胜”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明确林海雪原文化内涵,确定文化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进一步制定建设法治林区实施细则,及时倾听和解答好职工群众的疑问,解决好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创建公平正义的林区环境。
3、筑巢引凤春满园百业俱兴谱新篇
红色旅游,引领产业转型发展。作为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原型和历史发生地,海林林业局充分利用红色经典旅游这一历史资源,将产业定位在红色经典旅游上,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线。该局多次邀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公司根据该局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地域优势,结合红色经典旅游资源规划旅游发展方向、打造具有海林特色的旅游产业项目;为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公司化运营,他们还从各单位抽调了专业人才成立了旅游公司,在承接各地旅游团队,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向游人宣传林业局的旅游资源。2015年初,为加大林海雪原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该局在由海林市牵头主办的“林海雪原号”旅游专列车身两侧张贴千幅海林旅游图案,全景展示了林海雪原的旅游风光;同时还连续4年举办了治山林场雾凇岭草莓采摘节,利用农家乐等旅游形式,不断带动产业发展。
过去砍木头,今天看风景,林海雪原旅游风景区已成为替代产业一张新的名片。林海雪原以其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今年,由海林林业局、中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林海雪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海林林业局签约。
至此,被列为国家十二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中百个重点景区之一的海林林业局大石沟林场的“威虎山主峰景区”,将进入新一轮开发建设,并朝着集冰雪文化、森林观光、避暑度假、购物娱乐、创意体验、生态休闲、红色文化等为一体的AAAAA级旅游景区“挺进”。
森林食品,树立产业风向标。在不断打造旅游“大牌”的同时,海林林业局的森林食品也在走出卖“原字号”发展模式。他们与海林市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在海林市经济开发区内兴建了占地13万平方米的森林食品园区。成立黑森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入驻产业园区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使入驻企业生产的木耳、蘑菇、松子等拥有了“黑森”统一品牌。森林食品公司创新销售模式,开办了电子商务平台,将该局的林下产品推广到网上。如今,只要在淘宝网输入“海林局黑森食品”,就可以直接找到属于他们的网上店铺,看到他们生产的产品。今年4月,该局还在福建省厦门市开设了“黑森绿色食品销售中心厦门旗舰店”,进一步推广“黑森”品牌的原生态、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花卉苗木,助推绿色产业升级。海林林业局几年前便开始发展绿化花卉苗木产业,在山上林场建设了绿化苗木基地。如今,为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苗木产品附加值,海林林业局投入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以苗木花卉繁殖培育,苗圃标准化建设,苗木花卉销售、绿化工程设计、施工,新品种引进、驯化、研发,营林工程为一体的林海苗木有限公司。公司在“激活”山上苗木基地的同时,通过网络销售和线下销售“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不断扩展业务量,为林区扩大绿化苗木发展规模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俄贸易,构筑产业新亮点。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森工总局关于加大中俄贸易的要求,大力拓展林区转型发展空间,海林林业局多次赴俄罗斯考察,在详细了解了耐力公司在俄罗斯的发展情况后,依托耐力在俄发展的良好基础,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入股加盟了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管理有限公司,并和俄罗斯耐力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位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斯米多维奇区下阿穆尔村的阿穆尔园区成立了储德湖胶合板有限责任公司。
组织引领,加速林下经济发展。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该局仍坚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做强富民项目。据了解,作为全省森工最大的平贝种植基地,截至目前,海林林业局平贝种植规模发展到5850亩,鲜贝产量达1600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仅此一项,职工群众的纯收入就能达到3400万元。
目前,海林林业局传统养殖业和特色养殖业的基地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貉子养殖17800只,狐狸养殖8500只;养殖生猪12000头、牛2000头、羊1000只、禽类14000羽,通过传统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职工群众的经营性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
横道林场的狐貉、治山林场的草莓、三十五林场的平贝……海林林业局已经形成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项目“一场一品”的良好格局。
4、构筑生态屏障实现绿色梦想
前半辈子砍树,支援国家建设;后半辈子种树,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对有近50多年历史的海林林业局老林业人的真实写照。
在生态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海林林业局全局上下积极作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围绕应绿尽绿、绿色全覆盖的目标,坚持一手抓植树造林,一手抓资源管护,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把封、育、造、管、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森林火险巡护力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开荒、滥砍盗伐、违规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该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真正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同时,该局还将抚育作业扩大到天然幼林、冠下幼林和林相改造上,使林地林木向高效集约的经营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全局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
为加快生态林区建设步伐,海林林业局把林区绿化作为企业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局绿化美化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方向,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全局各林场建设成庭院、居民区、街道、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五位一体的绿化、美化、净化的绿色林场,实现美丽森工的建设目标。
经过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奋斗,海林林业局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平地高楼拔地起,水泥道路连通到百姓家,绿树成行成线,花草、小溪、蓝天、白云,记录了海林林业局生态林场建设的发展历程,很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已变成现实。
5、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指数
海林林业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收入、保障、住房、就业、教育等职工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全力实施民生战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纵览2015年,他们为在岗职工调增职工工资,平均月增资200元的同时,将遗属生活费从每月301元调整到440元;建立和完善了公积金制度,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将住房贷款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加大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计划完成新建643户,维修改造450户,截至目前,现已完成新建472户,维修改造366户。横道林场完成棚改集中供热楼的建设,夹皮沟、五十八林场完成场区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此外,该局在林苑小区扩建了300平方米活动室,为职工群众提供了方便的娱乐场所;举办社区居民趣味运动会,丰富职工群众文娱生活;为使职工群众时时刻刻都能用上自来水,解决了居民24小时用水问题;在交通繁忙地段增设斑马线等举措充分体现了林业局新领导班子从小事做起,心里时刻装着百姓,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务实作风。
为从根本上提升职工幸福指数,他们不断寻找解决之路,把停伐后林区富余职工重点向管护、森抚、各项产业以及劳务输出等领域分流。同时,继续加大清理劳动用工力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扶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低保审查和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为全局80岁以上的低保老人和90岁以上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发放高龄津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整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巩固扩大教育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职工群众满意的教育,2015年,海林林业局共投入408万元用于小学、一中和二中的维修改造,为小学、一中开通人人通和班班通,共享教育资源。安排山上初中生下山就读,提供“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并为他们进行伙食费补助。同时预计投资330万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小学教学综合楼改扩建项目也正在实施。在多项措施的共同推进下,海林林业局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能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