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
2015-11-30 12:42: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互联网+行动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积极推动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进程,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互联网+”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以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和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能为目标,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高效的技术优势,系统集成的规模应用优势,以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办公自动化、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重大危险源监控精准化、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科学化,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安全生产信息服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安全生产的融合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支撑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安全生产服务的重要手段,基于互联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一)依托互联网和全省安全生产专网,建设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省、市、县安全监管部门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具备新一代数据、语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传输功能。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等措施,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依托全省安全生产专网,构建以省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各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集群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四)依托全省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健全完善全省安全生产舆论宣传信息平台,改版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建立“问安龙江”官方微信平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项工作更加透明、更加规范。

  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安全生产”体系基本建成,“互联网+安全生产”成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积极打造互联网应用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整合安全生产办公自动化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执法监察系统等现有业务系统,做到统一登录、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采用云计算数据中心,将大数据应用到安全生产中,提升源头治理能力。

  1.建设完善全省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全省安全监管部门直接监管领域规模以上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功能,将隐患排查治理从发现隐患到整改销号闭环管理工作流程整合于系统中,通过相关参数设置,及时了解掌握各地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企业开展隐患自查,隐患整改进度等情况。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加快系统数据录入,到2016年底,全省安全监管部门直接监管领域所有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全部录入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2.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以全省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为基础,整合大型企业现有传感器资源,组建黑龙江省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大数据中心,提高安全生产事故的提前预警能力。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在重点区域、重点岗位安装监测装置,通过即时监控,及时发现隐患问题。研究将非煤矿山企业监测监控系统、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纳入全省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中。

  3.全面应用安全生产办公自动化(OA)。健全完善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完善网上办公实现收文管理、发文管理、督办管理、综合办公、档案管理、短信平台、系统维护7项功能,与档案管理统一规划、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嵌入短信平台功能、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实现外出检查、开会期间异地办公。2017年底前,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部实现与省局对接。2018年底前,所有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全部实现办公自动化。

  4.健全完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信息化水平,构建以省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各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集群,实现省、市两级应急预测预警、信息报送、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映灵敏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等功能。2016年底前,完成全部市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工作。

  5.完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系统,将“互联网+”概念引入传统的安全生产执法体系。建立全省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系统,通过严格执法流程,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方法,对执法文书进行智能处理,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避免执法人员随意性,杜绝一事多罚等违规的行为结果,使行政处罚更加透明、公正,有效降低执法争议和行政复议事件的发生。2015年底前,全省部分安全监管部门实现安全生产执法网上运行。2018年底前,全部实现网上运行。

  6.建立事故调查处理统计分析系统。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揭示事故发生规律,为安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实时采集、上报、处理处置的全程信息化跟踪与管理,实现对安全生产事故分类型、分种类的统计分析及其与历史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反映生产安全事故的规律特点,实现安监部门对安全事故更为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为防范和降低安全生产事故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7.完善全省安全生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在安全生产专网覆盖全省安全监管部门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标清视频会议系统改造,进一步提升视频会议系统的收视效果和使用频率,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召开会议成本。在各市级安全监管局设立MCU,可使市级安全监管局直接召开本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现有149个安全生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节点基础上,到2016年底前,完成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所属41个管理局、林业局安全监管部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改造,实现全省安全生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二)依托全省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健全完善全省安全生产舆论宣传信息平台。完善改版安全生产门户网站,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窗口作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向社会充分展示安全监管系统日常安全生产工作,接受全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各功能模块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1.建立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网上备案、审查和监督系统。依托网络平台,开发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的网上备案、审查和监督系统,提升信息公开水平。

  2.进一步完善网上投诉举报端口功能,优化网上投诉举报平台工作流程。对涉及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件管理的举报线索,实现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答复,确保投诉人反应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反馈。

  3.建立依法行政考核评价机制。在依法行政考核工作中引入社会公众网上评价机制,利用互联网评价效率高、数据分析利用率高等特点,在网站开设“社会公众评议”子栏目,扩大考核评价覆盖面,更好地改进完善工作。

  (三)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移动互联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建设安全生产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微培训等应用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促进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1.推进“移动互联网+安全生产公众平台”建设,建设“问安龙江”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与相关从业人员“细胞级连接”。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维护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公开透明、及时快捷、树立形象”原则,围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行政执法、安全常识、应急知识、安全文化等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权威、准确、及时发布信息,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新期待、新要求。通过新兴媒体使政府、企业、从业人员、人民群众实现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快捷传递与即时沟通和交流。平台由专人负责每天发布更新各类信息,营造安全和谐氛围,发挥新渠道、新平台、新手段、新舞台的积极作用。

  2.推进“移动互联网+安全生产微网站”建设,拓宽安全生产门户网站传播途径。随着移动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省安全监管局将建设微网站,将安全监管门户网站上的内容同步到微网站上来,使没有条件上网或者不方便通过电脑登陆安全监管局门户网站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微信APP随时享受各项安全生产服务,浏览相关信息,即时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一对一互动交流,随时可以搜索相关安全生产相关信息,实现政府与民众的零距离沟通。

  3.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安全培训”。传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模式,在“互联网+”流行的快节奏工作、生活中,突显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需要。省安全监管局将把建设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提升到安全生产战略行动计划中来,开发移动终端可登陆的培训系统,改造现有安全培训考试平台,打造多终端远程视频培训平台—微培训系统。借助培训系统的网络课堂,将相关专业优秀培训课件、视频讲座、知名教师的讲课视频和安全知识自考自查上传至培训系统服务器。用户可通过手机登陆微培训系统,进行在线学习及申请培训考试考核。系统将设“课前调研”、 “培训报名”、“培训签到”、“培训评估”、“课后练习”和“模拟考试”等多个模块,实现网络教育、远程培训、业务学习、要点查寻、模拟考试、数据统计等多项功能,将安全培训智能化、培训时间零散化、培训质量数据化,准确、有效地评估安全培训效果。

  4.推进“移动互联网+隐患举报”建设,拓宽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渠道。在“问安龙江”微信平台“安监在线”模块中设立“有奖举报”栏目,举报人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在线即时举报生产安全事故及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监管部门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平台了解举报信息,第一时间予以查处,提高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工作效率。

  5.推进“移动互联网+安全执法”建设。应用移动互联技术,为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定制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开发安全生产执法系统,利用手机为载体,充分发挥手机便携性。执法人员在该系统中不仅可以随时调阅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手册、通讯录和特种作业人员许可证查询,还可以随时记录发现的隐患问题,提高执法人员的现场执法水平。安全生产执法系统与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后,安全监管人员能够随时调阅被检查企业相关信息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整改基本情况,及时做出正确分析判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互联网+安全生产”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相关部门要切实纳入重要日程,摆上突出位置,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推进落实。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制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时间表,统筹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

  (二)提高认识,树立互联网思维。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典型示范、学习培训、指导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相关部门和企业顺应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加快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重要性,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在监管、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主动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安全生产”,借鉴其他领域“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成功经验,促进“互联网+安全生产”的发展。

  (三)加强沟通协调,有序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扩大通信网络覆盖面,要协调通信运营商主动适应“互联网+安全生产”发展需求,面向基层扩大4G网络信号和宽带接入覆盖率,为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个人信息保护,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加强“互联网+安全生产”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级安分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地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各部门开发推广应用“互联网+安全生产”技术。鼓励企业创新,对应用“互联网+安全生产”的企业,相关部门要在资金、融资、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互联网+安全生产”好典型,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向国家、省主要新闻媒体推介宣传。要适时组织多种形式的现场交流活动,促进“互联网+安全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迟灏

【专题】黑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文件汇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