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致敬黑龙江日报创刊70周年:省报老楼和那个大院
2015-12-01 11:04:33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彦涵 张海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2月1日讯 致敬黑龙江日报创刊70周年,不能不重提省报老楼和那个神奇的大院“电车街12号”。

  这里曾经是哈尔滨的文化高地,是哈尔滨的一个“特殊存在”。

  哈尔滨电车街12号,是建有三层楼的“圈楼”,坐落在黑龙江日报老办公楼的后院,是报社家属楼,曾住着八十几户人家。它向东行几百米处就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霁虹桥;西过以抗联英雄命名的兆麟街、尚志大街两个街头,就是闻名于世的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南行几分钟就到哈尔滨火车站。南有凝固哈尔滨历史的伊维尔教堂,北有雄伟壮丽的索菲亚教堂,位于风景名胜之侧,在繁华都市闹中取静,犹如一个隐者。

  电车街12号的前楼曾是《东北日报》的所在地。穆青、刘白羽、华君武、周立波、白汝瑗、赵扬、李振盛、肖里等等文化名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同时期,都曾在这里工作过。

  前几天重读《父辈的抗战》一书,空军上将刘亚洲写的总序《精神》一文中,也提到了穆青。作为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英雄,作为以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享誉全国的著名记者、中国新闻记者的榜样、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生前曾对人说:哈尔滨,是他在战争时期最有感情的两座城市之一,在哈尔滨工作的三年是“记忆中的黄金时期”。

  周立波在此,作为《松江农民报》记者,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华君武在此,为《东北日报》满怀激情地创作了《磨好刀再杀》等一大批经典的漫画作品……

  这些曾在这里从事新闻工作的前辈们,就是每一位后来的黑龙江日报报人引以为傲的历史坐标。报史是一代代报人理想主义的长城,寻找一代代报人的精神谱系,荟萃一部别有意蕴的关于黑龙江报业历史的重要史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报人的责任。我们愿做修筑长城的人,用笔尖抵抗遗忘,汇聚壮阔的力量,待十年二十年后回头望,看到的是薪火相传而不是断崖荒野。时移世易,我们坚信,内燃的动能和自我激励才是我们滚石前行最有力最持久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推出《省报老楼和那个大院(电车街12号)》系列报道的初心和源起。

  《穆青:哈尔滨三年,记忆中的黄金岁月》、《跟着刘白羽,走进那座楼》、《华君武以漫画当匕首的战斗岁月》、《他在办报期间创作了〈暴风骤雨〉周立波与黑龙江日报的不解之缘》、《〈闪闪的红星〉从哈尔滨电车街12号升起》、《寻找诗人玲君》……

  《省报老楼和那个大院(电车街12号)》专栏报道推出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被那些人和事感动着,或因一些“新发现”而激动不已——

  “刘白羽夫妇还是热情地和现在的主人、省报的一位女职工握手。他打量着屋里的一切,回忆着往昔的日子。他说,当时我和华君武、穆青、华山、严文井等东北日报的编辑记者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当时社领导李常青、李荒、廖井丹也住在这座楼里。”《跟着刘白羽,走进那座楼》一文刊发后,我们发现还有华山、严文井,没有被列入原来的采访名单,真是眼前一亮!

  《华君武以漫画当匕首的战斗岁月》选登了三幅漫画,《磨好刀再杀》创作于1947年,到《酒恶霸》的1998年,跨越了50年。华君武一生嫉恶如仇,把向邪恶挑战体现在他的许多漫画中。文章披露的一个细节——华老在83岁高龄为黑龙江日报记者王才民采写的打黑报道《五常酒霸真难除》特配漫画《酒恶霸》,让我们敬意之外油然而生亲切。

  说电车街12号是一座神奇的院落,还因为这里曾是一方艺术圣地和艺术家的摇篮,群英济济,人才辈出。这里不仅住着报社家属,也住过许多文化名人,包括著名新闻人、作家、画家、摄影家等,著名连环画画家王纯信,就是在这里创作出了名扬海内外的连环画《闪闪的红星》、《秃尾巴老李》。


 

  “文革”期间,电车街12号的孩子们无事可做,爱看小人书的他们对居住在这里的画家、连环画《闪闪的红星》的作者王纯信产生了浓厚兴趣。而王纯信也饶有耐心地教孩子们画画,本院和远近的孩子们成帮成伙地集结在电车街12号院里“听课”,成为当时常见一景。按王老师的布置,孩子们给在院子里下棋、喝茶、聊天、读书看报的大人们画速写。“孩子头”滕建群还带领十几个毛孩子,风风火火地“开往”人多的火车站广场去画男女老少各种人。没多久,孩子们画画被站前警察取缔、驱赶,背着画夹子四处“逃窜”的情景,成为许多长大成人的大画家们想起就忍俊不禁的难忘记忆。

  在那个文化断层的年代,电车街12号却成了孩子们艺术梦开始的地方。

  “文革”过后,恢复高考,到1985年,电车街12号八十几户人家,竟有近百个孩子考上大学,有些是一家考上两个、三个。

  从电车街12号走出的画家、雕塑家、设计师、出版家、大学教授……带着电车街12号的气味和颜色,也随着他们的脚步花开各处争相灿烂。

  被孩子们称为启蒙导师的王纯信,后为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他当年创作的连环画《闪闪的红星》(本报资深文化记者王佩家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文字),照耀了几代人的童年,成为孩子们人生的教科书。王纯信的两个儿子王聪、王绘比翼齐飞。王聪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品《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招贴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后成为著名装饰设计师,多次在国内外组织策划大型展示活动。王绘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多部设计作品在全国获奖,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科幻画报杂志社社长。

  当年《农村报》美编滕晓飞一家住在电车街12号,滕晓飞的夫人被孩子们称为“滕娘”,她不仅是居民组组长,还是热心组织孩子们学画画的业余“校长”。滕晓飞的儿子滕建群被孩子们称为“首领”,小小年纪创作的连环画《小小侦察兵》获得全省青少年美术画展二等奖。滕晓飞的女儿,被称为“巧手”的滕新华,是魔术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还曾受到过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黑龙江日报社食堂厨师纪明才(已去世)的两个儿子纪连路、纪连彬均大器有成。纪连路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他创作的《梦》、《额尔古纳河》等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纪连彬197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品《融》获“中国首届工笔山水画展”金奖,《黑土之春》等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

  黑龙江日报社退休职工——现年85岁的仲跻敬的儿子仲伟生,197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曾在北京青年报任美编。作品《岁月深处的列队》获“建军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金奖,《清流》等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仲伟生和妻子侯珊瑚现在均是著名旅美画家。

  已故黑龙江日报社干部王亚忠之子王铁成,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兴安岭的阳光》、《松塔少女》等获全国奖项。

  已故报社美编陈永智之女陈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黑龙江省画院专业画家;已故报社记者计国华之女计红梅,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现就职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已故报社老木工刘魁五的儿子刘艺向,是音乐硕士。报社离休编辑吕家文之子孟晓柯,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院,曾任生活报美编,如今是著名出版家;老报人张维林长子张力是电车街12号圈楼最早参加高考的孩子之一,1976年考上哈建工学院道桥系,一直从事设计师工作;老报人李林长女李晓霁1978年考入哈建工学院建筑学专业,现在是大学教授。

  已故老工人姚金昌的儿子姚滨,被誉为中国冰上花样滑冰“教父”,培养出申雪、赵宏博、庞清、佟键等诸多名将,2015年荣获中国滑冰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女儿姚伟丽是亚洲第一个跳过7米大关的女运动员,打破了亚洲跳远纪录,第十二届亚运会冠军。

  还有一些大院的“编外居民”——周边街道的孩子,也跟随同学或玩伴聚集在电车街12号学画画,比如王立民,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省报大院拥趸,现已成为著名书法家、画家;还有常来大院学画画的程真,曾任哈尔滨画院院长;当年王广义、田卫平等,也常带着画作来大院向王纯信老师请教,如今的王广义已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标识性人物。田卫平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以画石油工人而闻名的著名油画家王丕,当年也慕名前来大院学画画;著名画家宫建华当年跟报社美编马绍义学画画,纪连彬考上美院后,更激励了宫建华与大院的画友们,大家都挤在纪连彬当年学画画的那个小屋里“借灵气”奋发用功。宫建华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版画艺术家晁楣之子晁方方,也是省报大院孩子们的朋友,画画队伍里的常客,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该校教授。

  可以说,在全国没有哪一个居民院落,能像哈尔滨电车街12号这样走出那么多艺术家和各类人才。这是何等文化现象?当真值得专家、学者一探。

  黑龙江日报迎来创刊7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祭起中国记者职业精神的大旗:理想为冠、专业为盾、激情为刃。

  切·格瓦拉有句名言:“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唯如此,我们才无愧曾经的光辉岁月。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