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2月16日讯 11日,在哈市道里区霁虹街地道桥坡路处,一名女子帮忙推车后被13路公交车碾轧身亡,引起关注,众多读者对女乘客不幸遭遇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对哈市冬季冰雪路面如何安全出行提出种种意见和建议。14日,记者采访了哈市公交行管部门和运营单位、交警部门和环卫部门,他们均提出一些问题和应对的措施和建议。
公交现状:
“大汽”已带防滑功能没有专用雪地胎
曾在原公交电车总公司工作二十余年的张师傅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哈市主要街路还有十余条无轨电车线路,也就是俗称的“大辫子”。这种电力公交环保节能,但主要的毛病就是冬季难上坡,遇到冰雪路面就“打横”。到了2008年,“大辫子”基本退出公交运营,各车队普遍上了“大汽”。“大汽”重量大、抓地力强,轮胎本身就具有防滑功能。
而针对有媒体报道的公交车辆大多没有安装雪地胎,哈市公交行管部门负责人说:“我们没听说为公交车专门研制的雪地胎,哈市6000辆公交车也没有这样的装备,再说雪地胎并不防冰。”哈市汽车总公司外勤负责人则表示:“现在提倡绿色清冰雪,有些线路车辆上坡困难,我们也自备了防滑沙、煤渣等,但每次使用都被城管部门禁止。汽车总公司多数车队都表示,希望能尽快清理坡路、站台的冰。
交警建议:
可临时扩大单双号限行范围坡路反复撒融雪剂
哈市交警部门表示,他们已经在媒体多次发布哈市坡路信息,提醒驾驶人绕行。出现异常路况后,交警部门也会按照预案及时将警力投放到容易拥堵地点,全力进行疏导。针对特殊路况建议清冰雪部门,长期在坡路放置如防滑沙、融雪剂等设施,一旦道路结冰或有积雪,交警部门负责疏导车流,清冰雪部门第一时间清理坡路,特别是针对全冰路况,建议可以反复撒融雪剂融冰。
此外,交警部门建议,冰雪路面出现以后,可以效仿外地,采取临时措施对交通进行管制,比如早晚高峰期间,错时上下班,错时上学、放学,减少高峰期间外出车流;可以限制部分区域车流量,比如临时扩大单双号限行范围。对于结冰道路严重区域,可限制部分常规车辆外出。
环卫应对:
多种除冰设备配合人工加细清理
针对有市民称可撒炉灰和沙子,哈市环卫办副主任王勇表示:“主城区车流量大,如果抛撒炉灰可导致灰尘漫天,加重空气污染;其次炉灰沙子融进冰雪中,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加大环卫工人清理冰包的难度。”此前哈市清冰部门也表示,各城区使用的融雪剂由现有的20台融雪剂撒布机统一撒布,降小雪只对50个点位撒布、中雪只对70个点位撒布、大雪只对107个点位撒布,这些区域基本是坡路和弯道。目前针对路面结冰,环卫部门采用多种除冰设备配合人工跟进加细清理的模式。
然而有时不光是雪,部分地下商服管道冻裂漏水,商服直接将水倒在街面上形成冰面,对此也要逐一排查,及时清理。
清雪现场:
撒完融雪剂公交爬坡都挺顺
14日傍晚至15日上午,哈市再次飘雪。截至15日14时,哈市累计出动清冰雪人力5万余人次,清雪设备3800余台次,拉运车辆1.5万余台次,清运积雪16万余立方米。据记者走访,与前一次降雪时很多车辆在坡路上打滑相比,当天多数坡路抓地力不错,车辆还能通过。哈市城区早晚高峰行车时间延长大约延长半小时左右。
15日7时40分许,记者在霁虹桥一线,看到环卫工人正在清理“灰雪”。一路经行霁虹桥的公交上挤满了人,司机说:“路面上撒了一些融雪剂,比10日那场雪后好走多了,虽然慢,但这一线一直没堵,大小车辆肯定是能爬上坡路去了。”当天8点左右,在大新街、景阳街、南十四道街等都能看到裸露路面。在松浦大桥上下口以及滨江路前往太平方向坡路,积雪清理很干净,车辆能正常爬坡。随后,记者又前往尚志大街看到,坡路两侧雪呈深黑色,路面没有积雪,公交车顺利爬坡,此外海城桥行车也比较顺畅。霁虹桥以及霁虹街地下通道也没有残冰和雪,后驱面包车也能顺利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