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4日讯 近两个月来,佳木斯街面上多了一些佩戴红袖标的人,他们在社区、街巷“放哨”,在工厂、公共场所“站岗”,阻止不文明行为,发现各种安全隐患。他们就是佳木斯郊区组建的“红袖标劝导队”。
近日,记者走进佳木斯郊区五一社区。退休职工孙萍说:“我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劝说,劝不动的就向相关部门汇报。别看事都不大,但很有成就感。”12月2日晚上5点多,孙萍在巡视中发现一名30多岁衣衫褴褛的男子蜷缩在松桦社区一门洞口,怕他有不轨行为,又怕他冻坏了,就向派出所汇报。民警最后确认,他是来自湖南的走失精神病患者,几经周折联系到他的家人,家人从湖南赶来见到苦苦寻找了10个月的亲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佳木斯市郊区政法委副书记夏月华介绍,“红袖标劝导队”大部分来自社区退休工人、党员,还有社区干部、物业公司和加油站等企事业职工,平均年龄50多岁。自10月19日成立以来,群众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已有1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区44个社区。
60多岁的魏金兰半年前发现小区内一下水井盖丢失,告知了物业,因找不到责任部门,半年来一直敞着口。加入“劝导队”后,她向社区警务人员报告,民警多方联系确认应属供热公司管理,当天下午魏阿姨亲自监督着供热公司更换了井盖。
夏月华说,“劝导队”在实际工作中除治安管理外,对市民乱堆乱弃、随意摆摊、室外烧烤、不文明养狗、噪音扰民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对小区内违章建筑、黑食品加工点、贮藏烟花爆竹、压缩气体等违法问题进行劝阻和举报;对创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邻居家发生口角她们出面比派出所出警还管用。”鉴于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1月19日开始,区里已把城管、安监、工商、消防几个部门纳入到管理体系,扩大“劝导队”的辐射作用。
两个月来,“劝导队”共劝导不文明行为382起,维护社区生活秩序58次,发现不安全因素26件,劝解社区各类邻里纠纷36件,提供安全隐患线索1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