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5日讯 林甸县中心小学共有1000余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40余名,接近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五。
这些留守儿童多数父母离异,有的甚至连父母的面都没见过,或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或被“寄存”在亲戚家。

入冬以来,大庆市连续下了几场大雪,天气越来越冷,15岁的志愿者陈朗宁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些留守儿童。19日10时许,记者与陈朗宁一行人驱车来到林甸县中心小学,看望留守儿童。
6亩地勉强养活4口人
近日,微信朋友圈一则爱心帖被网友风传,“这是个4口之家,女孩上小学2年级,男孩5岁还没上学前班。今天我们带着衣服去看望,回来后很心酸,真心的想去帮助他们,能够尽我们的微薄之力让他们觉得温暖。”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了解到网友口中的女孩叫小雨,9岁,是林甸县中心小学2年级的学生。
不久前,林甸县林甸镇的好心人得知小雨的家庭情况,购买了4套过冬羽绒服以及一些米面油来到小雨家看望后,并把小雨家的情况传到微信上,呼吁更多好心人帮助小雨。
据小雨的父亲说,妻子一直患病,全家人都靠他一人支撑。几年前,他不幸出了车祸。尽管劳动能力下降,但还是要坚持外出打工,可一家4口就此逃不开朝不保夕的命运了。
“家里有6亩地,每年种玉米,秋收之后打成粉,就靠这些填饱肚子。”小雨的父亲说,如果吃不饱,两个大人忍着饿,让俩孩子到爷爷奶奶家吃点饭。
“4口人住在土房里,墙皮掉渣,家里什么摆设都没有。”林甸县中心小学工作人员蔡春说,他亲自到小雨家看过,送去面粉和油。如今小雨家不仅有电视机,还获得了低保户补助,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他们盼着志愿者哥哥来
19日10时许,记者与15岁的志愿者陈朗宁一同踏进林甸县中心小学,看望像小雨一样的留守儿童。陈朗宁说,他从小参加很多志愿者活动,渐渐地也成了一名志愿者,这所学校是他经常来的地方。
说着,下课铃响了,留守儿童看到站在门口的陈朗宁,都围着他叫哥哥,拽着陈朗宁的手,嚷着让他陪着玩。
老鹰捉小鸡、踢足球、读故事书是陈朗宁和孩子们的保留项目。陈朗宁说,因他和这些留守儿童的年龄差不多,沟通比较容易,每次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
看着陈朗宁和孩子们疯玩,蔡春告诉记者,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关爱,难免会出现内向、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自从陈朗宁志愿到学校陪这些留守儿童玩,与他们沟通,他们变得开朗多了。
蔡春说,农闲时,村民都会外出打工,孩子跟着老人留守在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夫妻的感情出现矛盾,进而离婚,最终孩子被留给老人,成为留守儿童。
一阵快乐玩耍过后,留守儿童们跟陈朗宁依依不舍地说再见,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后,才安心回到教室。“哥哥,我们会想你的。”小雨挥着手说。
呼吁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
“只要学习不忙,节假日时都会来看看,听他们说说心里高兴或郁闷的事,跟他们分享一些有趣的事。”陈朗宁说,这所学校的留守儿童只是他众多志愿者服务中的一项。
康乐园老年公寓是林甸县大型养老院之一,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200多张床位,室内健身娱乐医疗项目齐全。一位白发老太说,她一个家人都没有了,一年到头除了陈朗宁,没有第二个人来看她。“他就像我的孙子,帮我洗衣、洗头、擦身子,比亲人还亲。”老太说。
养老院负责人说,公寓里住着100多名老人,几乎人人都认识陈朗宁,虽然他是志愿者,但老人们都当他是自家孩子。
陈朗宁说,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或团体,与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手牵手,关注关爱这些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