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9日讯 在北方,大部分司机对冰雪路面行车并不打怵,即使是新手,也都战战兢兢地上路,因为早晚都得过这一关。
雪后路面摩擦力小,想要避免剐蹭,就必须得慢下来。

可是,很多司机并不知道,即使是同样的天气条件,同样的清雪力度,但因为路段结构不同,也会导致路面湿滑程度有差异。
12月23日上午,广电桥接连发生追尾、剐蹭事故,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离上一场大雪已经过去很久了,积雪已清理干净,为啥桥面上会接连发生车祸。
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大队王健警官,他向记者讲明其中道理。
前车之鉴
桥面溜滑车祸连串
12月23日11时许,东风新村的王女士驾车前往红岗。从世纪大道上广电桥不久,王女士便发现前面的车都放慢速度。
王女士跟着车流走了一段路,看到前面发生了交通事故,两辆轿车追尾,都有不同程度损伤。驶过这段路后,前面的车还是提不起速度。原来,在前方200米处,一辆轿车前部受损停在路边,另一辆车撞到了右侧的水泥护栏上。
王女士注意到,已经有拖车赶来现场处理,这两起车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随后,王女士和朋友通电话得知,一个多小时前,这段路上多车连撞。朋友在路上滞留了很久,王女士路过的时候,事故路段已经通畅了一些。
听朋友这么一说,王女士才注意到,桥面上一眼望去黑乎乎,看起来已经没有积雪,可却仍能感觉到车轮打滑。
交警分析
桥面比路面更湿滑
最近一段时间,我市并没有大雪,主要路段清雪工作早已完成,为啥桥面上还是很滑呢?
对此,记者请王健交警给大家作出了分析。
王健警官说,基本上每次下雪,我市桥面上都会发生交通事故。因高架桥架空部分空气流通性强,而且桥面不贴地皮,不受地下温度影响,在白天温度高桥面温度也会上升,夜间温度低时,桥面温度也会下降,温差比地面变化更大,所以,桥面在雾天雪天气温低时要比其他道路易结冰霜。
王健称,这些桥在冬季寒冷天气,即使没有下雪,因通行车辆较多,轮胎摩擦,也易产生霜冻现象,致使路面湿滑,易发生事故。
连续降雪过后,道路上的雪被车辆碾压,致使道路湿滑,有些路段使用了融雪剂,尽管是路面上看不见雪,但实际上路面已经结成了一层薄冰。除了桥面外,一些城市街道阴面的道路和地下通道的上下坡部分也是湿滑路段。
交警提醒
这些结冰桥梁注意慢行
王健警官称,我市共有各种桥梁43座,其中大部分都在市区,冬季这些桥梁易结冰,司机行此路段要注意减速慢行。
我市市区车流量比较大的桥梁主要有让胡路中央大街的庆虹桥、世纪大道奔腾桥、铁人桥、团结桥、广电立交桥。在冬季的冰雪天气,都会发生车辆剐蹭和追尾事故。
王健称,桥面除了结构特殊致使温度与地面温度有差异外,桥体的上下坡结构也使司机在桥面行车更危险。比如铁人桥的地理特点,北高南低,坡度大,弯度大,视线不好,如果从让胡路去往萨尔图选择走此路段,速度过快时极易发生追尾事故。
桥面行车有技巧
雪天行车加剧了危险系数,上下桥更不能大意。
王健警官称,桥面积雪多、车辙窄,行车困难,上下桥的坡非常滑,危险系数大,如果不是非常着急,建议尽量绕行。特别是载重量比较低的车,如微型车、三轮车,高峰期就不要从桥上走了,动力不够会打滑,爬坡中段非常危险,错时通行和绕行安全还是安全一点。
如果一定要在桥上行驶,那司机一定要谨慎慢行,集中精力驾车,有车辙沿着车辙走,没有车辙要走公路中间,行车时要加大前后车辆安全行车距离,遇到紧急情况要提前减速,采取点刹的方式踩刹车,不要突然急刹或踩死,更不要随意超车、停车和随意变更车道。
会车要选择桥面宽直视线良好的桥面,车辆行驶需要转向、掉头、变道、停车,一定要看一看后视镜、倒车镜,并且要合理使用灯光,防止发生追尾事故。